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发布 2022-07-26 15:21:28 阅读 4927

一、文言文阅读(4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下面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帝感其诚b.诚宜开张圣听。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 以光先帝遗德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弛然而卧。

3.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遭汉未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4.理解默写。(15分)

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

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2分)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3分)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2分)4)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4分)5)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好情怀。请举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4分) 5.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2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2分)

古义今义。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6分)

甲文: 乙文:

6)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 (18分)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4分)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分)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分)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3分)

(二)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22分)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

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

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四字短语)(4分)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2分)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下金厂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末模拟测试卷。语文。全卷四个大题,含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九年级班姓名 考号总分 寄语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你一定又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

2019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a卷 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惩 ch ng 罚追溯 s 霎 sh 时镂 1 u 空。b 比较 ji o 刊载 z i 允 y n 许畸 j 形。c 祈 q 祷强 qi ng 迫氛 f n 围处 ch 理。d 分泌 m 惊诧 ch 恣睢...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六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 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 c 身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