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班复习讲义 一

发布 2022-07-11 11:35:28 阅读 7000

专题。一、二。

1. 《李贽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文中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a.反对封建礼教 b.提倡人人平等 c.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2.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3.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4.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

a.程顾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

5. 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

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6. 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情怀。

7.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8.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

9. 伯恩斯在其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当希腊人正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以下言论不能支持这一看法的是。

a.以德治国 b.克己复礼 c.民贵君轻 d.独尊儒术。

10. 汉代全面推行孝德观念,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 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d.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1.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

a.心外无理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

12.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

这说明宋代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bcd.①②

13.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bcd.14.下列反映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生活面貌的绘画作品是

a.《清明上河图》 b.《颧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15.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6.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17. 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18.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bcd.②③

19. 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

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20.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21. 202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2.下面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

abcd.②③

23. 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24.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25.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26.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2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8.“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

a.王阳明b.韩非子c.荀子d.董仲舒。

29.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30. 从孔子、孟子、荀子到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维护周礼 b.主张“仁”或“仁政” c.强调“天人合一”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bcd.①②

32.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高二历史选修一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 农奴制改革学案。设计 王敏使用时间 2015.3.19 前言 15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经过近500年的发展,英法美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且英法等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对外殖民扩张。这对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亚非拉国家而言,面...

高二数学选修2 2《导数》复习讲义

高二数学选修2 2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复习课。一 复习教材 复习选修2 2课本第32页至第51页 掌握以下问题 1.用定义求函数的导数的步骤。1 求函数的改变量 y 2 求3 取极限,得导数 x0 2.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几何意义 曲线f x 在某一点 x0,y0 处的导数是过点 x0,y0 ...

高二历史选修一 改革 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一 改革 练习。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 梭伦 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 贵族和平民 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