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学案

发布 2022-07-11 11:25:28 阅读 1975

第15课戊戌变法。

编制人:朱素梅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二、学习过程——问题引领:

一)背景。材料一:

图一《马关条约》签订图二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中“皇上赫然发愤”指什么事件?联系必修一结合材料一分析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政治经济。

总结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激发成为当时到呼声。

材料三:, 材料三说明什么现象?结合必修二分析其原因?

现象。原因:

总结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成为新兴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联系必修三和课本p10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四: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五:“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孔子改制考》

材料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

材料七: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

材料八: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材料四中的早期维新派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是怎样的关系?

发展资工商业维新派了他们的思想,提出完整理论且付诸实践。, 据材料五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此做法有什么利弊?

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根本原因: 发展不充分,具有软弱性。

说明: 势力比较强大,改革阻力大。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改良思想。弊:

改良派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材料六与材料七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材料八用观点论证维新变法的必然性,否则就要亡国灭种。

, 材料五到八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

总结3】思想基础:维新思潮的兴起和西学传播。

二)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

材料一:为安危大计……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公车上书》, 结合课文和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提了哪些建议?在当时有何意义?

康有为建议:a权宜之计;

b、变法从方面入手,引进西方的制度。

意义:冲破了的禁令,显示了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的序幕。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2、发展——维新实践(结合课本p106 )

实践。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影响:宣传了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回顾】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3、高潮——百日维新。

施政纲领:开始标志:

内容:合作**】:结合课文p108的变法诏书分析: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结合变法内容和材料二分析,新政未涉及维新派起初提出的哪些主张?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 ,定宪法,行君主立宪。

原因力量弱小,;变法方法主要依靠。

说明:没有触动改革是很不彻底的。

4、结局——戊戌政变。

失败标志:

价值取向】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 “ 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 ”,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

变法失败原因【合作**】

材料三:p109课本光绪帝的三道上谕分析:翁同龢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最为维新派敬重和信任,是新党中最重要的人物,革除他的职务……;任慈禧亲信荣禄任直隶总督和统帅北洋三军,北洋军是清**军队中的精英,驻守在首都北京及天津一带。

二品以上新授职的大员,不是到光绪皇帝面前谢恩、批准,而是向慈禧谢恩,慈禧太后实际控制着……,三道上谕是光绪帝主动发布的吗?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2023年11月25日) ,材料中反映维新派变法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

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有人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袁世凯的告密。

”但据历史考证,袁世凯向荣禄透露维新派要政变的计划是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后。(百家讲坛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材料六: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还屡次下诏,要求设立农工商分局并裁汰府、州、县的冗员。但各省认真办理者极少……有的省份,则基本没有变动。——戊戌变法资料》, 反映变法过程**现了什么现象?

概括归纳】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结合课本和以上材料)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如: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慈禧揽实权;各省**大多对变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三)维新遗产。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政治:是一场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运动,具有启蒙性。

4、经济: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新式学堂)的发展。

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

拓展提高】戊戌变法的特点:

a、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相结合;b、继承传统与传播西学相结合;c、是由维新派发动的,通过光绪皇帝发布“上谕”的形式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把学西方推进到制度变革。但变革不彻底,没有涉及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行君主立宪内容。

e、内容多但能实际执行者却非常有限。f、没有关于土地的内容,无法调动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支持。……

高二历史选修一 改革 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一 改革 练习。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 梭伦 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 贵族和平民 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 ...

高二历史选修一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 农奴制改革学案。设计 王敏使用时间 2015.3.19 前言 15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经过近500年的发展,英法美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且英法等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对外殖民扩张。这对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亚非拉国家而言,面...

高二历史 选修1 练习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班级姓名 一 选择题。1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 重用汉族儒生 举办太学 a b cd 2 导致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宗主督护制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