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学习目标 理解数系的扩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明白复数及其相关概念。 理解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是一一对应的,能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48~ p50,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实数系、数系的扩充脉络是:
用集合符号表示为。
二、新课导学。
学***。
**任务一:复数的定义
问题:方程的解是什么?
新知:1.记,称为虚数,则。
方程的根是 。
一般地,方程的根呢?
2.虚数的性质:
3.设,都是实数,形如的数叫做复数,通常记为(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叫虚数单位,叫实部,叫虚部,试试:下列数是否是复数,试找出它们各自的实部和虚部。,0
对于复数当且仅当时,它是实数;当时,它是虚数;当时,它是纯虚数;
数集叫做复数集。
复数的分类:
反思:形如的数叫做复数,其中和都是实数,其中叫做复数的实部, 叫做复数的虚部。
**任务二:复数的相等。
若两个复数与的实部与虚部分别 ,即则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注意:两复数比较大小。
典型例题。
例1实数取什么值时,复数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变式:已知复数,试求实数分别取什么值时,分别为(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例2求适合下列方程的和值:
二、复数的几何意义:
新知:1.复平面:以轴为实轴,轴为虚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平面叫复平面。
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
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
复数平面向量;
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
3.复数的模。
向量的长度叫做复数的模,记作或。如果,那么是一个实数,它的模等于(就是的绝对值),由模的定义知:
试试:复平面内的原点表示实轴上的点表示。
虚轴上的点表示。
点表示复数。
反思: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4.共轭复数。
新知: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复数的共轭复数用表示。
试试:的共轭复数
的共轭复数
的共轭复数。
5的共轭复数为。
注:(1)任一实数的共轭复数是。
2)在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为。
例3当实数为何值时,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1)位于第四象限;(2)位于轴负半轴上;(3)在上半平面(含实轴)内。
例4求,的模和它们的共轭复数。
例5设,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 实数取什么数值时,复数。
是实数( )
a.0 b. c. d.
2. 下列命题(1)复平面内,纵坐标轴上的单位是(2)任何两个复数都不能比较大小(3)任何数的平方都不小于0(4)虚轴上的点表示的都是纯虚数(5)实数是复数(6)虚数是复数(7)实轴上的点表示的数都是实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3. 如果复数与的和是纯虚数,则有( )
a.且 b.且。
c.且。d.且。
4. 如果为实数,那么实数的值为( )
a.1或 b.或2
c.1或2 d.或。
5. 复平面上有点a,b其对应的复数分别为和,o为原点,那么是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6.若复数和相。
等,则的值为( )
ab.或。c. d.
7.已知,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1,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c. d.
二、填空题。
8.若是纯虚数,则实数的值是。
9. 若,则实数。
10. 若,则。
三、解答题。
11.已知是虚数单位,复数,当取何实数时,是:
1)实数;(2) 虚数;(3)纯虚数;(4)零。
12.已知复数与互为共轭复数,求。
13.已知复数,。
1)求,,并比较与的大小。
2)设,则满足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高二数学选修2 3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课题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 选修2 3课本第 56 57页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
高二数学选修2 3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课题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 选修2 3课本第 56 57页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
20122019高二数学选修23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课题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 选修2 3课本第 56 57页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