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作业1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已经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请结合学习说一说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有哪些基本类型?分别可以怎样实施?
1、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而且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堂数学课中有情境没活动,有活动没数学味,有活动缺体验的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所以,通过学习,我认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 + 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学中做 ” 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 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2、数学活动有哪些基本类型?分别可以怎样实施?
在学习中了解到,数学活动有在一堂数学课中的数学活动,又有需要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课程中将数学活动分为五大基本类型,下面结合实际分别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说话。通过让学生说,调动学生的经验。用熟悉的来认识新面孔,让学生产生原来就是“他”之感。
如在《年、月、日》教学中, 吴正宪老师关注将学生的经验对接到数学学习中来,师生对话中学生述说着自己曾经经历过的 1 年、 1 月、 1 日。
师 :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怎么规定的?(演示三球仪说明)
师:同学们能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吗?
生 1 :今年过春节放花炮到明年再过春节放火炮就是一年。
生 2 : 今年 5 月 7 日是我生日再到明年的 5 月 7 日,我长了一岁,也就是又过了一年。
生 3 :我爸爸这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就是一个月。
生 4 : 今天早上 8 点钟上数学课到明天早上 8 点钟在上数学课就是一天。
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笑着、回味着生活得经历,初步体会着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学习“年月日”这样的内容时不像学习“时分秒”,教师不可能让学生现场体验,但是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自主提取,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一年、一月、一日的经验。
2、对话。雅斯贝尔斯说:“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 “ 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 ” 在辩论活动中,学生正反观点双方通过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使得学生给学生搭台阶,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上到高处。
而不是老师直接把学生搬到高处,或者把高处的东西直接搬给学生。 在这种有竞争的状态下,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对话还包括辩论和比赛。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三下)时,我出示例题,如下: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几种。
学生说出答案,我不加评论,把他们的答案都写下来,但很显然,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我先让学生各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辨论:
生1:因为有8只桃,2只小猴得到4只桃,所以是 ;
生2:一共有8只桃,分给2只小猴,就是分掉了2份,所以是 ;
生3、生4:……
在学生争论不止时,教师适当的点拔,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请大家从分数的意义去想。
一想,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
这时学生依旧会讨论,而且我允许学生同桌或小组间商讨,这样在与别人的对话即交流、
亦或争论、辨驳中,学生最终统一了认识。
生:这些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是将这些桃平均分成了4份,2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两。
份,所以正确的分数应该是 。
通过对不同答案的解释与辩论,学生真正明白了分数的意义,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而这。
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辨论的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选择正确答案。
告知,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是这个答案,那么其中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学生不但失去了辩。
解的机会,而且也丧失了争论的意识。
3、表演。通过直观表演,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可使得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思考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于一些问题在解决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来帮助思考解答。
例如一年级上册教学《比一比》时,有这样一题: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同学往往只看头部来进行判断,虽然经过老师的提醒,但终究没能彻底的明白。因此,可以请两个同学模仿这两位小朋友,一个站在地上,一个站在凳子上进行比高矮。通过感同身受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比较的方法。
再如排队问题:“从前往后数小红在第6个,从后往前数小红在第7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开始接触这样的题目时,往往思考很简单,直接将两个数相加,而得知这是错误的时候,又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师如果让学生置身于小红这个角色,再配合身边的队伍,进行数数想想,那么困扰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一些问题情境中,如行程问题、统计问题、学习各种概念、图形等,只要老师把握好教材,结合不同的内容设计恰到好处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并接受新知。
4、操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思考就有了载体。 操作活动有很多种,包括摆一摆、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
1 )摆一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摆学具的过程,也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倍的认识》一课中,很多教师采用让学生摆学具的方式, 1 只猴子的 4 个桃子用 4 个圆片来代表, 3 只猴子的桃子是多少呢?
怎样表示呢?有的学生摆了一排共 12 个;有的学生也是摆了一排,但每 4 个之间有空隙;有的学生干脆摆了 3 排,每排 4 个。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生花,出现各自的摆放方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
曾有日本老师来北京上过《面积》一课,课的内容是面积,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用学具摆图形的方式比较两块“土地”的大小。学具是木块做的不同颜色的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看上去好像离面积有点远,但学生乐在其中。
密铺之后,当比较两块地的大小时,学生开始用到了等量代换。原来这些五颜六色的图形面积的大小是有关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梯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3 倍,六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6 倍……学生从两块地里各拿走两个平行四边形、左边地里拿走一个梯形右边地里拿走 1 个平行四边形和 1 个三角形……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案出现。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表面上收获着等量代换、收获着密铺,更重要的是在收获着对面积的认识。
2 )量一量。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 刘征老师关注让学生在度量中学面积。两个不能一眼分出大小的长方形,可以通过手绢来量图形的大小,但要用同样大小的手绢才行,用标准的毯子更好,逐步引向面积单位来量图形的大小。顺着面积单位产生之路,沿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不是直接把面积单位告诉学生,而是后退,在度量方法的选择中建立面积概念。
3 )拼一拼。
在《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中, 孙贵合老师给学生 16 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将纸条剪成三条边围成或围不成三角形。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行动着,其实也在思考着。活动之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总和都是 16 厘米 ,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行呢?
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在汇报交流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长、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摆长方体。学具是小棒和磁珠,小棒可以用来做棱、磁珠可以用来做顶点。有的小组取小棒时取了 6 根 4 厘米的, 4 根 7 厘米的, 2 根 8 厘米的,结果怎么拼也拼不成长方体。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 4 根是一组,每组的要一样长,需要 3 组。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正方体的认识益发深入。
4 )画一画。
6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因为很多学生上课之前就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利用点子图来证明几句口诀的正确性。
在《相交与平行》中很多教师设计让学生画平行线的活动。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尝试将轴对称图形补画完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让学生画各种数量关系**决问题。
5 )做一做。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很多学具,点阵图、方格纸、钉子板、橡皮筋、剪刀、不规则的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长、正方形。
在认识《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制作年历卡,在钟表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表盘,在 24 时计时法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制作表盘,这时有很多同学制作的表盘有里外两圈读数,一一对应写在表盘上。活动完成了,学生好像兴致勃勃地做了个游戏,这时数学内容也掌握了,而且掌握得很好。
5、活动的整合。
1 )几种方式的数学活动整合起来运用。在一节数学课中,往往是几种数学活动整合起来开展的。在活动设计时既考虑到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又考虑到活动的暗线直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作者 孙梅花。新课程 小学 2012年第04期。摘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五原则 实用性 趣味性 性 层次性 开放性。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教学。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依赖于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互动 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 戴巧。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6年第10期。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有相应的做法和目的,创造性地根据学科特点 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预设,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导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引导和课...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国培作业
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设计及反思 国。培作业。武昌水果湖二小交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目标 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 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会正确地读 写负数。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 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