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任务。
一、简答题(共10道试题,共100分。)
1.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
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
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
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分。5.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8.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
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9.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10.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02任务。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 识字教学案例。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教师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为什么?(30分)
问题2.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识字教学片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识字四》有这样四组词:
观察采集昆虫。
田野树林花丛。
螳螂蚂蚁蟋蟀。
蝴蝶天牛蜻蜓。
2. 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下面的阅读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案例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什么样的思想?(30分)
问题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值得赞赏和借鉴的特色?(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苦柚》教学片段。
问题。1:主要运用了“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教学策略。
在这堂课的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此策略是合理而有效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用“猜字”游戏可以利用儿童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刺激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初学生字阶段,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熟悉生字,巩固识字效果。
问题2:主要特点:
第一,自觉地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是宝贵的文化宝库,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会认字,识字的过程应该成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出示两个字的篆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识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具有趣味性。“猜字”游戏的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猜字的过程需要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归类、联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识字潜能。
第三,具有审美性。游戏使情绪变得轻松,篆字优美生动的字形启迪想象,而好奇心的满足、成功的愉悦、教师积极的评价都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
案例2问题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一味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走,而是随着学生的质疑,敏锐而不失实机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辩,学生们积极思考,学得很主动,收获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问题2: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压制不同意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思维。
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1 答案
一 选择题 1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谁的观点 b a 陶行知b 凯洛夫c 赫尔巴特 2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自于 b a 华生 b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c 布鲁纳 d 罗杰斯。3 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是 c a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b 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c 既独立又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4 国文教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一 简答题 1 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答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 政治思想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文化性 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审美性 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 发展性 发展智力 情感 意志等心理能力 创造性 发展创新意识和...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1.在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的依据是什么?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既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4分 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 虚构 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