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发布 2022-06-29 20:24:28 阅读 7282

学习,顾名思义,既要学,还要习。只学不习,课内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反复机械的练习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语文作业往往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性的作用。

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好新课标精神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多元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写生字、写词语、写练习册、写作文等这些文本符号,没有自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积极参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久而久之,必然使学习感觉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这还怎能谈得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操作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手工制作、讲故事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说、摸和想象等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一单元是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秋天,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秋天,感受秋天的特征;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制作落叶画;将你感受到的秋天写一段的话(后三项为选作)等。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作业完成得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再如,第三册第八单元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一组教材,我鼓励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有知识,学生们收集了太空生活的知识,收集了活化石的**、资料,还收集了农业新科技的有关资料等,有的内容连老师也不知道。

并将他们的特色作业和收集到的资料,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之间互相展示、介绍,在班上举办专题作业展,在教室内张贴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等)……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作业分层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但应保证他们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抄写、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的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外,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扩展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

这样,做到了既让差生能消化又让优生能吃饱。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如用“快活”一词造句时,要求后进生只要造一句即可,鼓励中等生多造句,而对于优生让他们挑战困难把“快活”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造句。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作业自选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条件,扩**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

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

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的去完成任务。

四、作业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因此,作业的设计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应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仅是在教学中要体现趣味性,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好做、乐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让学生识记生字,如果让他们反复地读、写,他们会感到枯燥,我就让他们编谜语给同学或父母猜,进行认字、扩词打擂比赛。再如:复述课文,我让他们开展讲故事比赛,并互相打分,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让学生们表演在太空中打喷嚏或咳嗽时人要后退几步的情境,学生们兴趣盎然,许多学生连课间做游戏都玩表演课文中的内……

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怎样设计,都应该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性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总之,在新课标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地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摘要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作业的设计。小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 说 读 写,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往往把作业定位于 知识的巩固 上,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 单调封闭的误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的特点,灵活设计。本文通过小学语文设计的主要问...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二 作业分层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兴趣 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 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之我见

1 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善于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对新东西都特别喜爱,一种新格式,一种新题型,甚至一本新的作业本都会引起他们的乐趣。设计作业时,只要善于把作业题型 格式推陈出新,就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使学生愿做 乐做。如在教完 燕子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