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作业成本控制

发布 2022-06-26 11:41:28 阅读 5298

即作业中心的作业具有功能上的相关性和区位上的易划分性。坚持相对独立性原则有助于对作业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减少误差。

三、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控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作业成本控制仅指事中控制。广义的作业成本控制则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一) 作业成本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称前馈控制,主要配合企业的总目标和全盘计划,建立责任中心,确定标准成本,编制预算,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责任单位。

1、建立责任中心 (作业中心)以由相互联系的、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这样,成本控制中心由职能部门转为作业,成本控制跨越了职能部门界限、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2、制定成本控制标准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中心落实到影响产品成本形成的每一作业上,成本控制标准应按作业或作业中心制定。成本控制标准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理想性。

作业成本控制采用“理想的标准”,即不包括任何无效作业、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作业的标准。可将组织内部执行得最好的单位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或同一行业中执行得最好的竞争者的成本作为标准。②动态性。

控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技术、新设计和其它革新都能够改变作业的实质,增值作业可以变为非增值作业,并且作业的产出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二)作业成本事中控制。

作业成本事中控制也就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事中控制也称过程控制,它要求实际成本尽量按照标准成本的要求来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事中控制要通过各作业中心的负责人(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把增值标准或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

各作业中心定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按标准或预算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

三)作业成本事后控制。

成本的事后控制也称后馈控制。生产过程执行以后,要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预算进行对比,及时计算成本差异,并反馈给有关部门,有助于及时纠正偏差或巩固成绩。同时分析差异,查明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明确责任归属,提出改进措施。

有时随着情况的发展,还应修改原订的限额。

四)作业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比较。

1、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不同。

传统成本控制的经营环境下,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产品生命周期长。因此,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以产品为核心和起点,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从内部确定各种标准,并且标准一旦制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使用,不予修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新的生产方式和制造环境下,作业成本控制系统中所确定的成本标准都直接或间接地**于激烈的竞争市场,这种成本控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动态的标准通过不断变化以反映新的条件和新的目标。

按照作业成本控制系统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明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2、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不同。

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的差异分析是成本控制、业绩考核的重要技术方法。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它是以产品为基础的。而作业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则以作业为基础,需分析一定期间每项作业的实际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的差异。

作业基础差异分析突破了单一的产量基准视野,更为精密地在各个作业层面上展开,以达到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控制和考核。

3、 成本控制责任考核中心不同。

传统责任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的,并据此进行责任预算、责任控制和责任考核。通常,纵的方面以厂部、车间、班组**建立责任中心,横的方面以职能科室建立责任中心,它忽略了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责任归属。作业成本控制系统冲破了职能部门的限制,以同质作业合并形成的作业中心作为责任中心,这就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且规范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

同时,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使责任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的口径一致,使责任成本的评价和考核落到实处。

4、 作业成本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一个负反馈控制,它主要利用财务预算报告、成本报表及经营考核指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摸清企业的成本变动情况及财务状况,找出成本差异及原因,挖出成本节约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使生产经营活动沿着预计轨道运行。负反馈控制模式虽然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成本控制模式,但由于它是根据成本形成的过程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差异,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的,所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即存在“时间滞延”问题,对于事实上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已无法挽回。因此,它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模式。

为了解决成本控制过程中“时间滞延”问题,作业成本控制系统在进行负反馈控制的同时实行有预见性的前馈控制。所谓前馈控制模式,就是在产品形成之前,通过成本**等手段,根据市场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指明成本控制奋斗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多变的供销环境,这样,作业成本控制系统就要求企业经营者适时根据市场调整目标。

因此,整个作业成本控制的过程是一个执行、反馈、再执行、再反馈的不断循环、不断上升的过程。总之, 作业成本控制法下,单一作业层面上的差异分析未必对传统体系有新的突破,各项差异本身只是在信息表象形态的多样化上不同于传统上相应的项目,在内在性质上并无差别。但总体结构机制上的突破,结合各个作业中心按新的成本性态进行预算编制进而实施差异分析与业绩评价,则是作业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本质区别。

将标准成本制度从为产品制定耗费标准转向为作业制定增值成本标准,费用预算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差异分析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并在业绩评价中揭示非增值成本,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是作业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作业成本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至今,理论已趋于成熟,国外实务界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我国虽然应用较少,但应用的条件也已经具备。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威力巨大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工具, 完全能够为企业所掌握。

通过作业成本法这一理念,各种类型企业的业主和经理人员能够为自己提供准确而且相关的成本信息,而这些成本信息是进行企业成本控制以及作出更有效的经济决策所必需的。作业成本法必将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未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像作业基础决策中的作业基础产品生产决策、制造还是购买决策;作业基础产品定价决策;作业基础新产品定价决策;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中的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和作业中心业绩评价等等。由此可见,今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将深入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细节中,带来会计研究的一大飞越。

本文通过理论上的阐述,数据上的示例,有力的证明了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巨大优势,期望能对企业成本管理有所裨益。

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costing,简称abc法 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 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它...

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一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原理。作业成本法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它把最终产品看作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价值链的集合体。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 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在计算成本时,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先把企业消耗的各...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

摘要 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本文对作业成本模式的主要思想 原理及控制程序进行了细致分析,旨在为正确认识和评价这种模式提供依据和前提。作业成本系统 abcs 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