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
1.述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如果本阶段的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一阶段中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但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可能会降低他们从事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岁~12岁)。
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都有助于个体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从而使个体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
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此害怕死亡。 评价:
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这种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对人的心理的研究:
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不是只在意识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而是考察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只研究某一年龄段,而是涉及人的一生。但是,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又过分强调本能而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阶段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发展实际,都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这些均需进一步的研究。)
解析:2.比较奥苏伯尔与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其中,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 罗杰斯根据学习内容将学习划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划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他认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还与个体的经验融合在一起,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有意义学习等同于经验的学习;而认知学习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与人的完善发展无关,因而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 两者虽然都强调有意义学习,但后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前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按照罗杰斯的划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学习,等同于无意义学习,而他的有意义学习则是一种经验的学习。
)解析:3.论述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指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二者的区别: ①活动的对象不同。
操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②活动的结构不同。
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③活动的要求不同。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2)二者的联系:
①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②心智技能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操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故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解析:二、 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
4.亲社会行为。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解析:5.场依存型。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的人易受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注意学习环境的社会性;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解析:6.先行组织者。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组织者”不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种。
前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后者是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解析:7.生成性学习。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成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意义的生成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解析:8.自我提高内驱力。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其中,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即把学业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属于一种外部动机。)
解析:9.知识。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知识的定义,存在多种争论。
一般而言,知识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看,分为广义与狭义的知识。
狭义: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广义:
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
解析:10.创造性思维。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是创造性认知品质的核心。
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综合性和突发性。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合体,它是由多种思维有机组成、协同作用的。
首先,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其次,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解析:三、 简答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1.教育心理学目前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2)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解析:12.简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认知发展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儿童最初只有非常简单的、具体的反射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抽象。 (2)认知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最初的认知活动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之后逐渐向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方向发展,出现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等。
(3)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儿童最初的认知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发展的趋势是从混沌到分化和明确。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合理的方法,从易到难,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解析:13.简述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学习观点。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
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本来的面目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另外,他们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叫“自下而上的知识”。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考研教育硕士 Ed M 教育综合 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名词解释题 总题数 7,分数 14.00 1.认知方式差异 分数 2.00 2.性学习 分数 2.00 3.长时记忆 分数 2.00 4.自我效能感 分数 2.00 同化。6.学习策略 分数 2.00 7.思维定势 分数 2.00 二 简答题 总题数 13,...
考研教育硕士 Ed M 教育综合 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名词解释题 总题数 10,分数 20.00 1.教育心理学。分数 2.00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 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 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
考研教育硕士 Ed M 教育综合 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论述题 总题数 3,分数 6.00 1.认知发展的理论很多,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以及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不管是怎样的理论,都说明了认知发展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请谈谈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分数 2.00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