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责任、安全投入。
2.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职能)
3.事故:海因里希认为:
“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4.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5.海因里希法则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6.事故的基本特征: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潜伏性、再现性和可**性
7.什么是海因里希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最早提出了事故致因理论,又称为海因里希模型或者多米诺骨牌理论。
他用该理论形象的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或失误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即骨牌代表的事件相继发生。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意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不足之处,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单链条化”。事实上,事故灾难往往是多链条因素交叉综合作用的结果;各个骨牌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事故并不是全部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也不是必然造成事故。
8.能量转移理论: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
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溺水,冻伤。
优点: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不足之处是:由于意外转移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造成工业伤害的主要能量形式,尽管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困难,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对机械能造成的伤害进行分类。
9. 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起因物与致害物可能是不同的物体,也可能是同一物体。
10.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动态相关性原则: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
整分合原则: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弹性原则:在制定目标、计划、策略等方面,相适应地留有余地,有所准备,以增强组织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对未来态势的应变能力
反馈原则: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
2)人本原理。
动力原则:管理必须要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才能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管理系统,基本动力由三类,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预防原理。
偶然损失:事故后果以及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的。反**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海因里希法则
因果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3e原则:采取三种预防事故的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和法制对策(enforcement)
本质安全化:①失误—安全(fool-proof)功能②故障—安全(fail-safe)功能
4)强制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
5)责任原则。
11.安全文化发展四阶段。
1) 17 世纪前,人类的安全观念是宿命论,行为特征是被动承受型,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
2) 17 世纪末期至20 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观念提高到经验论水平,行为方式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的行为方式变为主动的行为方式,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安全观念,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3) 20 世纪50 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人到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人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
4)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人类对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的利。
用、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人到本质论阶。
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
方**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
12.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首先,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企业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贯穿于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企业的安全文化对企业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其次,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起着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 同时文化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运用灵活、全面、能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信仰凝聚、行为激励、行为规范、认识导向等作用。
再次,安全管理有赖于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导。因此,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思想与成果在现实形态中的体现,其进步与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却也丰富了安全文化,为塑造、培育安全文化提供了必要手段。作为安全工作中的管理者,既要懂得如何利用已形成的安全文化去引领、约束并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又要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的手段去塑造并构建安全文化。
最后,管理活动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体现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并带有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安全管理便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总之,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机制创新,安全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反过来又能激励安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正确处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无论是对安全文化的培育,优良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是对搞好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生活与生存,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3.结合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说一说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杜邦公司安全发展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然本能反应。处在改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缺少管理高级管理层的参与。这一阶段的事故发生率很高。
第二阶段是严格监督阶段。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仍然是被动的,此阶段安全绩效会有提高,但是事故发生率仍然很高。
第三阶段是自主管理阶段。企业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事故发生率较低。
第四阶段:团队互助管理阶段。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有意帮助它人;不但关注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能留心观察其他岗位;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该阶段事故率更低甚至趋于零。
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
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约束。
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制的具体化。
安全科技是保证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
安全投入为其他各要素能够展开提供物质的保证。
14.行为改造理论:强化理论:可分为正强化理论和负强化理论,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
15.安全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事故预警、系统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监测控制系统。
16.产品的研制、设计、试验、生产、销售、投入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导致事故的发生。
17.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技术指标论证阶段、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研制阶段、生产阶段、使用和保障阶段、报废或退役处理阶段
18.戴明循环(pdca循环)
p--计划(plan),确定组织的方针、目标,配备必要资源; 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的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
d一一行动(do),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 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组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健。
c-检查(check),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
a-改进(action),活动管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需要随着管理的深人,针对实践中发现的缺陷、不足、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对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完善。
19.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特点:系统性、先进性、持续改进、预防性、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20.(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 天的失能伤害。
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 天的失能伤害。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 名词 管理 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
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 复习提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管理的定义。2 管理的基本特征。3 组织内部的五要素。4 管理的任务。5 管理职能 国内外的划分方法 6 组织中管理人员的三个层次。7 管理者的角色。8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9 管理的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 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实践...
管理学复习要点
一 单项选择题 1.估量机会 建立目标 制订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 形成行动方案是属于管理的。a 职能。a.计划 b.组织c.领导d.控制。2.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于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关注开始于 a a.霍桑实验b.泰勒的科学管理。c.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d.斯金纳的强化理论。3.亚当 斯密在 国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