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中学杜海军。
一、指导思想。
我校在教学改革大潮中锐意进取,努力实践着“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实践着“多元实效、勤学善思、生本和谐”的教学理念,全力构建“书香校园”、“安全校园”和“和谐校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自从综合实践课开设以来,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管理意见》、《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面对新课改,制定增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开发方案。
二、总体目标
一)、努力构建以校为本的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
二)、通过校本化开发和实施,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培养一批具有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的科研型教师。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一)、互补性原则:校本化开发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对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与拓展,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方案。
二)、针对性原则:校本化开发应当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与培养目标,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学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较强支撑的条件下,合理、科学、有效地进行。
三)、必要性原则:校本化开发应当建立在本校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在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更应当考虑学校发展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
四)、多样性原则:校本化开发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相结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学校整个校本整个领域来说,多样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
五)、可行性原则:校本化开发应当考虑和预估课程本身的价值和可操作性,包括课程开发的难度、学校支撑的力度、教学内容的价值、学生的接受度、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性和易控性、教学评价的真实性等。
四、综合实践校本化开发内容。
一)有效领导,全员参与,打造坚实支持系统。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各级各类学校要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按照国家规定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了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我校首先成立了相应的课程领导和指导机构,负责组织新课程培训,制定课程发展规划和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学科建设:
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杨爱华。
副组长:张铁坚吴长丹宋东胜梁匡伟。
组员:教学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各年级级长、科组长。
课程指导小组。
组长:宋东胜。
组员:班主任、年级全体任课教师、部分社会贤达、学生家长等。
综合实践备课组。
备课组长:杜海军(历史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广州市综合实践中心组成员)
备课组成员:
其次,我校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要求全员性参与,全身心参与,也就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和指导。我校重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学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方法及实施意义的学习与理解,在校内采用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的形式,努力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认识和实施质量。
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常规教学。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开齐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领域的课程,开足课时。
1、研究性学习。
1)、课程的设置: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为15分。一般一个研究性课题学分最低为3分,最高为5分。
每位同学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每年最少要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最低要修得5学分,在三年级完成一个课题,修得3~5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段为单位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必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并记入“学生学习报告册”。
2)、研究课题的确定。在研究性学习选题方面我校实行学校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两大原则。我校从综合实践和学科整合方面给学生提供参考课题142个,涉及到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科技创新、学生的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
另外,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题目,学生在自主选择题目后跟指导老师商讨课题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便可定题。
3)、评价。我校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既有个人的评价,也有体现团队精神的小组评价,还有指导教师评价,分a、b、c、d、e五个等次评定等级。评价结束后进行反馈,符合要求的给予认定学分。
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或提供参与活动的资料证明。在一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师生要进行反思,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该活动。
2、社会实践。
1)、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三年总学分数为6分,每学年参加实践时间为一周,得2分。
2)、组织实施:①军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个人的意志品质。
②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如参观“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气象站”、“航天奇观”、“广州石化总厂”、“广州天河区”等。③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已先后与“增城市武装部队”、“增城市看守所”、“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增城中队”、“增城市讯兴邮务终端****”等单位订立了社会实践劳动基地的协议,有效地拓展校外综合活动的资源。
3)、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做自我小结(感受、体会)。②班主任或带队老师根据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状况的掌握情况,对每个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效果评定及学分认定。
3、社区服务。
1)、课程设置:社区服务三年总学分数为2分,三年不少于10天,我校一般高一年级完成1学分,服务5天以上,高二年级完成1学分,服务5天以上。
2)、组织实施:利用周日、节假日或寒暑假期间,以班、团队志愿者服务队或小组为单位,走向社会,开展公益劳动、便民服务、敬老助残或各种宣传活动等。
3)、社区服务评价。
学生在高中阶段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②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后须在《增城中学学生社区服务登记卡》上记录服务的时间、内容,并由证明人或接受服务的对象及指导老师写评语并签章。
三)完善综合实践各项制度。
我们学校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制度等一些列制度。通过制度的重建,使学校建立起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的课程文化,使教师对实施新课程始终保持持久的热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不断引向深入。事实证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相关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教师实施该课程的极大热情。
之后,又在部分学校推广这种经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在学校制度重建方面有所突破。随着新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师课程意识不断生成,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促使学校进行课程教学制度的创新。
四)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课程实施。
首先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整合课内外资源。我校将班团队活动、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小组、科技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军训等活动加以改造和有机整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重点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化,将其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之中。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爱心与情感为纽带,将各个具体的活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倾注期待、热情鼓励,让学生的心理充分放松,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校设立学生校园广播站,成立学校合唱团、书法社、体育俱乐部和英语俱乐部,举办鹤岭体艺节、歌咏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和自编操广播操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学自编自演,创作出具有当代学生风采的新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通过不断的体验成功,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切磋,学会互补,学会尊重他人。
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才能和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其次,我校整合校内外软硬件资源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有多处适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图书馆、历史室、地理室、生物**室、信息活动室、体育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了保证场馆的正常使用,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学校校园网建设也为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学校还积极开发所处社区的资源,许多家长也利用自己的工作单位便利,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提供条件或进行指导,学校也经常组织师生进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赞赏。另外,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五)以校本培训为阵地,推动综合实践科研。
我校的校本培训是科研带动型的。从2007至2023年一系列培训中,我校形成教师全员参加、涉及所有教学科目培训的机制。我校校本教研培训内容为“一个管理办法,一个教育课题指南,三个课题类别”。
“一个管理办法”是《指增城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一个教育课题指南”指《增城中学2007—2008学年度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三个课题类别”是指教育类、管理类、教学类,其中教学类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15个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来自学科课程教师,在目前的条件下,加强综合实践的校本培训是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解决三类问题:第一类,全面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特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以及各要素的实施过程;第二类,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第三类,教师教学策略。
通过对老师进行培训,以科研带动综合实践校本化研究和实践高潮的到来。
六)开发适应学生多元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
学校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开发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问题或课题**于学生;然后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小课题,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展开深度**,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我们还在充分征集学校对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立足于增城中学80年的历史,立足于增城的文化底蕴,开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内容,探索出案例学习课、方法导航课、阶段交流课、成果展示课等四种基本课型,成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
一提到 校本开发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发某种校本课程。其实,校本开发是指一整套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理念 策略和技术。即使是像语文 数学等国家课程,也需要学校进行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小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具有校本开发的理念 策略和技术。其次,校本开发具有不同的层次,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 如索引 文摘 百科全书等 使用视听 记笔记 访谈 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4 个人发展类 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 学生群体研究 学生消费研究 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 班级制度与文化 流行文化 时尚文化 行为方式研究 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5 跨学科综合类 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