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湖塘桥中心小学朱燕芬。
一、 课程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准确地确定和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实施和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发现为特征的**式学习,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为特征的过程性学习。“活动”作为过程性学习的载体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的行动,要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既强调学生“主动、合作、**”的过程,又要强调认识和理论对活动与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感受**过程带来的乐趣,又要对活动加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面向完整生活、面向未来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科技活动,它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满足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丰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价值标准,因地制宜开发各类活动资源,既坚持整体规划,周密设计,又鼓励另辟蹊径,开放生成,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活动实施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编织的是一条与学生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纽带,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感受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活动组织者要努力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从而获得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同时,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科学结论必需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与否为标准,而是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且全面发展。
第五,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归根结底是要重建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构建“敬佩成功,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双向平衡,协调。
二、 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①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48个班级,两千多名学生,学生年龄、能力层次较多;②其中有13个班级是寄宿,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自主活动能力较强;③我们的学生来自武进城区众多的城镇、乡村,还有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生源面广。这些特点,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冷静分析本校课程状况后,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本校的特点,提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如下: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使学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只有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2、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分阶段目标要求如下:
四、课程保障体系。
1、课时安排。
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每周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点面结合。视课题的长度和时空灵活安排。做到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科知识与拓展知识结合,书本间接知识与社会直接知识结合。
根据学生个性需要,有选择地定班、定教师、定学生、定内容。
1 班级集中教学。
教学班是研究性课程教学管理与组织的基本形式,学校要安排好教学班,可以是原有教学班为单位组织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打破原教学班的建制,跨班级、甚至跨年级重新建立专门的教学班。
班级集体教学一般利用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内容较多安排为学生的集中指导,包括该课程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或开展班集体的研讨与交流活动等等。
2 研究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是研究性课程主要的学习组织形式。研究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8人较为适宜,提倡自愿自主结合。小组结合可采取不同组合原则,如兴趣相近者组成合作小组,特长互补者组成合作小组等。
为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当学生在感到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不适应时,应允许其进行适当的重新组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师资配备。
一)三个结合。
在师资配备上,我们以“全员参与、集体攻关、骨干引领”为原则,做到了几个结合:专兼职结合,班科任结合,校内外结合。确定每个课题的专职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指导教师,人数不限。
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课题,我们还聘请社会各界相关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
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 师资配备制度。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2) 项目责任书制度。考虑到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每位教师必须指导两个以上的。
小组。指导教师与科研室签定项目责任书,科研室定期检查项目的执**况。
3)教师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根据国家试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所倡导的考核理念,结合部分国家级实验区的研究成果,现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考核方案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 如索引 文摘 百科全书等 使用视听 记笔记 访谈 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 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