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解度2》学案

发布 2022-03-26 23:43:28 阅读 3624

九、2、《溶解度2》导学案。

学校:芮城三中主备人:杨新峰审核:化学教研组 2018.1.10

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2、了解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能利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自学感悟。

阅读p36-37,填写下列空白。

1、从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以下信息: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如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如。

2、结晶的方法有和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应用方法结晶;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应用方法结晶。

3、气体的溶解度指。

气体的溶解度受外界因素和___的影响,打开雪碧或可乐瓶盖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喝完雪碧或可乐会打嗝,又说明。

自我检测。1、右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物质是___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是。2)__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5℃,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若要将a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因为若要将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因为若要将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要求改变溶液温度),可采取的方法是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___填“a”或“b”)若b中含有少量a,可用的方法提纯a。

4)20℃时,将30克a物质放入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度至35℃(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没有变化的是___选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质量分数。

5)35℃时,将20克a物质放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若将该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可析出晶体___克。

6)现有35℃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各有一杯,同时降温至10℃时,此时溶液不饱和的是___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___b,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下列数据是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时,向100**中加入31.6g硝酸钾晶体,充分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向100**中加入40g硝酸钾晶体,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硝酸铵 b、干冰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训练拓展。1、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下图所示两个烧杯中盛有20℃时上述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80℃时,100**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填“甲”或“乙”)。

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至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3、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2)t1℃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填序号)。

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加入a物质。

5)现有20℃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50℃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___b。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的方法。

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填“甲”或“乙”)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乙。(填“>”或“<”或“=”下同)。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

4)根据图3回答:现有50℃时m、n的饱和溶液,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m___n;若将两溶液同时降温至30℃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m___n;若再降温至20℃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m___n。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学案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 支持,谢谢!学习目标 1 理解溶解度的含义。2 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3 知道气体溶解度与温度 压强的关系。侯 请同学们把书本准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上。教学过程 上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这节我们学...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

第三节溶解度。一 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 溶解度曲线。3 气体溶解度。4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二 能力训练点。1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 用图的能力。2 通过有关溶解度计算的研究,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审题能力 分析能力和规范化解题能力。二 教学重点 难点 疑点及...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

3 影响因素 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 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 固体溶质 或温度和压强 气体溶质 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 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4 溶解度曲线 1 表示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