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文新课标

发布 2022-03-24 03:41:28 阅读 9927

打造灵动开放的课堂。

承蒙老师的器重和厚爱,让我为大家做《新课标》的解读。这个任务之重大艰巨,几乎令我寝食难安。水平所限,不周全不严密的地方恳请各位海涵。

所以大家熟知的双基、三维目标等,我不再赘述。对于学术界一直争论的一些概念,诸如“什么是语文”“人文到底涵盖哪些方面”等,我们也不做**。我今天的解读内容分为两大版块,八个方面。

分别是课程目的和性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语文学习的五个方面——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我准备详细讲解阅读和写作,其余方面略讲。

首先概述一下课程目的和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的:开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幻灯片)

这两句简洁的表述,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范例和实践,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运用语言文字,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明确了这两点,大家对“语言文字”这四个字也会有了很深的印象吧。这恰好说明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是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顺利投入听说读写的活动。接下来,我就简述一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和统一。

(幻灯片)

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有两个体现:体现在为了学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文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上,体现在联系实际、提高效率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材料和表达交流话题的选择上,2、学习目标的把握上3、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这些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开展我们的教学。简单地概述了课程目的性质以及工具性人文性的体现,我们便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和课标的指向。下面,我就第二板块——语文教学的五大内容,分侧重地给大家讲一讲。

(一)识字与写字。

先来说一说识字与写字。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一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的意识,讲究练字的效果。

(幻灯片)这就是告诉我们,书写质量是我们要常抓不懈和下大气力进行的一个常规要求、训练。

对于初中阶段,课标有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幻灯片)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初一发了一本《书法》课本。

这就意味着,书法将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有志于此、有才于此的老师可以借着新课标的东风施展一下啦。

(二)口语交际。

接着简单说一说口语交际,我们对课标中口语交际的目标做个梳理,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看重两个过程、明确听说态度、提供了形式、重视课堂达成。

课标着意指出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或是回答,或是学生之间的争论,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新课标增添了“辨别美丑”的要求,在教学实施建议部分,加了这样一句: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明显,就是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条件,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新发展。

综合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我们在组织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突出:实践性、**性、开放性、自主性,做到内容生活化、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合作、组织、实施的能力。

(四)阅读。

我为大家简略地解读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后,今天解读的主角——阅读教学隆重上场啦。我的解读分为六部分(幻灯片:一、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内容;二、实用性文章阅读;三、文学作品阅读;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五、一个新词一处增加一个明确;六,课标中一些隐含的理念):

课标制定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内容,我将简单说一说。其余的四个方面,我尽可能地为大家解读得全面清晰些。

一、课标制定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基本原则。

1、重视对现代阅读理念的吸纳。

2、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3、重视阅读过程的开展和阅读方法的培养。

4、重视知识在阅读中的实际运用(幻灯片)

在这些重要认识的指导下,课标规定了阅读方面的总体目标与内容: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的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幻灯片)

二、实用性文章的阅读目标。

1、说明文课标对说明性文章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简单议**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提炼出文章的观点,找出支持观点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在逻辑上的相关性,也就是这个材料为什么能证明观点的正确,对观点和材料做出简单的评价。

3、科技作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幻灯片,不读)

也就是说,实用性文章的阅读在内容上无须做深挖和拓展其内涵,应从具体的文本出发,一般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议**的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等只要有简单的了解即可,这类的文章无须做全面的分析,无须追求系统的文体知识,也无须详细加以说明。学这些文章主要是为了实用目的,能认知、筛选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即可。

三、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

课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幻灯片)这个目标中值得注意的是“体验、领悟、品味”,它们是初中阶段中一以贯之的导向,其实揭示的就是依靠原有的知识经验,把阅读材料加以内化,实现文本理解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我们就应把握住这三个词汇展开:体验、领悟、品味,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中,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大项,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幻灯片)“理解基本内容”是目标,就是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比如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描写了一个什么人,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仅此而已,无需作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如《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平等安宁的美好社会,《三峡》写了长江三峡的四时景色,《爱莲说》歌颂了君子莲花一样的高洁品格。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是记诵积累和理解大意两个方面。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课标明确规定文言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古诗文考试评价的内容。

诗歌的教学,课标的要求有两点我们要特别关注:一、诵读,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第二,想象。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歌的“境”,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

四、课标规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阅读目标中共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大家注意我加粗的字,这些动词可以体现课标对这些阅读方法的要求。

四个学段的朗读的目标要求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避免矫情造作。对默读的要求贯穿了四个学段。默读是阅读的更高阶段,有利于学生沉潜文本,加深理解;应用的范围也比朗读广。

所以,课堂上有书声琅琅也要有鸦雀无声。古人云“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朗读默读二者各有所用,教学中缺一不可。

使用略读和浏览时,多提醒学生注意通过书名、作者、大小标题、段落的起结、图表等提示性信息,来捕捉符合自己的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诵读是反复吟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强化诵读就是要我们在文章语调、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上带着学生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新课标中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格外关注,这也是我讲的阅读教学中的第五个方面。

五、一个新词一处增加一个明确。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课标修订时提出的新要求,在第三学段加上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像是数据**、图表、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等。像这间屋子里的看板内容我身后的条幅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须臾不离,实用性特征和使用功能十分明显。

语文教材中穿插的资料链接,如综合性学习中提供的诗词名句,也多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使用的指导工作。

一处增加——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课标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幻灯片)可见这个对话是多元开放的。

1.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语文新课标解读

任务驱动 任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任务,驱动是用学生学习成长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自己去认知 内化 实践 生成。情境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活情境体验,情境是真实情境 模拟也是真实的 方式是学生喜欢的方式。真实 解决真问题,是符合需要的 有 价值的 解决问题的 学生自己的 致力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 1.碎片化 围...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互动。互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所谓互动,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意义有了升华和丰富。笔者理解,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 互相推动。它既是校园里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互动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 其一,...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语文能力 方方面面很现代。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研究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强调学会阅读和朗读,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 包括网上学习 的能力,根据需要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 性阅读。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