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

发布 2022-03-24 03:28:28 阅读 2280

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

各位老师大家好,2024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版以后,我和老师们一样都特别关注课程标准这次的修订有哪些变化。

什么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是要求的底线)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1、实验历程。2、实验成效。3、修订原因。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史无前例:

偶是第一。第一个正式的课程标准。

自2024年以来,国家教育部经过多年准备,4年修订,2011版新课标于2024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此次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正式的“课程标准”。

第一次大规模修订。

1. 开展调研:2024年和2024年,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

2. 确定原则。

3. 建立机制。教育部成立了领导小组、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共遴选了172位专家,组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

4. 征求意见。召开近千场座谈会,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

5.修订把关。

组织代表审议。组织了各学术领域的专家、教研员、教师、校长154位。其中,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20余人,一线特级教师36人,审议工作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严格审议程序。 设计了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的基本程序。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审议,跨学科的整体把关。

加强专业咨询。 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对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的专业咨询。

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定位。

以***理论、****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语文课程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基本思路:稳中求进,变中有度;

校正偏差,谋求发展。

总体是渐进式。

三、修订过程中守住了“稳”

体现在:坚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体现在四个“不变”――

一是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和设计思路不变;

二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不变;

三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变;

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变。

四、调适在体现四个不变的同时,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微观“变”化。更加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广泛和深入地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稿》进行积极的、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概念表述更准确;

阶段目标更明确;

评价体系更科学;

实施细则更具体。

五、宏观把握三点。

语文教学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教学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核心方式:必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六、新课标的亮点:

这次课标的修订仅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主要亮点如下:

亮点1. 适当减负。

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轻,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就要求2000多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提倡多认少写等。

这样的目的是追求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

亮点2. 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练习。

新课标除了对书写姿势、书写数量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外,对书写质量做了明确的要求和强调,这是多年来不曾有过的事,近些年来,学生的书写质量大幅度下降,不仅姿势不讲究,而且不注意笔顺,写出来的字可想而知了。此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搞调研的专家+列举了外国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书写的毛笔字,当时是随意进入一所小学,看到人家的孩子们在写毛笔字时很认真,有的同学一节课就练一个字,目的就是写好)所以看到外国的孩子们书写我们中国字都能练习这么刻苦,所以让我们学生应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练习。

亮点3、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

关于阅读教学,新课标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我们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括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亮点4、写作教学方面坚持的理念。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亮点5、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实验稿》曾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由于理解上的片面,导致许多语文课堂淡化甚至回避语文知识。那语文课堂要不要讲授语文知识,《修订版》作了回应——“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应当保留,但不赞成刻意追求系统性,注意随文学习。

七、下面与实验稿对比学习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看新课标),对具体细节的变化做一下介绍:

前言。实验稿前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版引文: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课标中将“语文”改为“语言文字”。我国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此的表述都是“语文是工具(或交际工具)”。

语文”、“语言文字”,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

语文”作为课程的名称,其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语文界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有:“语言与文字” 、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章”“语言与言语” 、口头语与书面语”。导致语文教学目标不清、任务不明,教学原理含糊,给语文教师的实际操作带来许多困惑。

语言文字”含义清晰——

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言语、文章、文学、文化都是由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方式构建而成,“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含义也随之明白无误。

同时这样的修订也为第二部分的语文课程目标作了有力的铺垫。

一、课程性质。

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24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的课程性质个别处进行了增添、删减,制定的比较确切,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指明了课改的主攻方向。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关与课程的性质所做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命题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1、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2、说明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这样的表述说明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并不是指在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只是“语言”和“文字”,还有“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和词,包括它们的读音、字义、字形、结构、用法。我们需要掌握一定量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等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修订的新课标仍然坚持“实验稿”基本理念原有的四条标题和基本精神,同时对一部分内容和语言表述作了修改和调整。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验稿”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024年版”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我们看理念的第一条:大体概括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能力”“适应实际需要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次修订后,补充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素养应该包含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习惯”。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实验稿”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2024年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意在表达:语文教育加强育人作用,须立足于通过渗透的而不是采用与语言文字教育平行外加的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验稿”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24年版”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学科解读。物理 内容增多课时减少 湖大附中物理教研组长 高级教师吴谦。课标特点。物理新课标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物理课的总课时比原来的课时减少大约三分之一。新大纲是按新的课程计划制定的。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高一物理,全体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每周2课时。从高二起,学生...

新课标解读

1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家策的必要性与作用,增强忧患意识。2 了解我国在科技 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 知道我国的人口 ...

新课标解读

新标准在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上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 喜欢分享。2011版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中心小学常伟。新标准在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