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2-24 10:55:28 阅读 4472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

(也有物理变化的**如车胎**)。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①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s2-(硫离子)。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

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2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钾、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汞 、银、 铂、 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元素化合物部分

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1)铜丝的量不足(2)系统漏气 (3)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 (4)反应的充分程度不同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得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3、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4、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5.实验室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一般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氢气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n2只能用排水法。

6、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

7、氧气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利用氧气易于其它物质反应并放热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前者与后者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

1。8、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沉降(加明矾);过滤;灭菌(氯气);煮沸。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向两种类型的水中分别加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利用蒸馏、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9、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1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h2co3 ;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 + 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和其他碱也能反应。

12、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 13、co2的实验室制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反应太快;不用稀硫酸,因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石块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也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hcl等杂质。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4、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5、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6、co中毒,又叫煤气中毒。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剧毒,不易被察觉。被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气。

co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用co作还原氧化铜等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17、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它们的状态大都是固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热和电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18、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19、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cu+o2═══2cuo

2)较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cu不与盐酸反应。

3)金属1 + 盐1 →金属2 +盐2(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fe + cuso4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cu+2agno3══2ag+cu(no3)2 ★单质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 ★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20、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原理: 3co + fe2o3 ══2fe + 3co2(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钢铁锈蚀的条件是:①与o2接触 ②与水接触

在有酸或盐存在的条件下,会加速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搪瓷、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于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生成铜绿〔cu2(oh)2co3〕金属制品电镀、电焊前一般要用稀盐酸处理,目的是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 水的三态变化 灯泡发光等。2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 钢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 自来水 矿泉水 海水 石灰水 粗盐 石灰石 ...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看有无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注意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直接加热 烧杯 间接加热 量筒 三不 酒精灯 三禁止 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锥形瓶 铁架台 托盘天平 使用方法 锥形瓶 试管夹 胶头...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新课标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 水的三态变化 灯泡发光等。2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 钢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等。3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导电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