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2-24 10:44:28 阅读 7064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4、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

7、在原子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0、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11、灭火的方法:(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3、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14、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该原子,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该分子。

15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 nh4+:(铵根)

16、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

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17、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范围:0—14(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1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化学性质越活泼;(2)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3)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20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1)气密性不好(2)红磷量不足 (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4)导管中残留部分水。

2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

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得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22.实验室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一般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氢气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23、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

24、电解水时(正氧少、负氢多)

25、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沉淀(加明矾);过滤;吸附(活性炭)属于物理变化);煮沸。

硬水和软水区分: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少的为硬水。利用蒸馏(实验室中)、煮沸(日常生活中)的方法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26、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h2co3 ;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 + 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和其他碱也能反应。

28、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

29、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2hcl═cacl2+h2o+co2↑,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hcl等杂质。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30、co中毒,又叫煤气中毒。co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用co作还原氧化铜等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31、金属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钢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③制成不锈钢。

3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4、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可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指示剂遇酸碱变化是化学变化。

35、naoh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应密封保存。ca(oh)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不饱和石灰水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与大部分固体相反)或加石灰。石灰水的保存与氢氧化钠溶液相同。

36、碳酸钠(na2co3 )的俗称是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纯碱(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ph>7,但它不是碱,属于盐;

37.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

38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39.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素,前四种是有机物。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缺乏的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如果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缺乏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人体中必需的元素长期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40.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

酒精是可再生能源。煤被称作“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41:n、p、k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因此需对农作物施用化肥。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k2co3混用,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使肥效降低。

常见的复合肥kno3。

42农药波尔多液用是胆矾cuso4·5h2o和生石灰混合制得的,不能用铁桶盛装。fe + cuso4 =feso4 + cu

4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ph<5.6)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2co + 2no ==2co2 + n2 (条件为催化剂)

44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45 金属与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都增大。金属与盐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增大还是减小,要根据反应前后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判断。

46常用仪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烧杯。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水槽、集气瓶。

玻璃棒的作用:在过滤开始时,用于引流,结束后,用于转移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蒸发开始时,用于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结束时,用于转移物质。

4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仰视导致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48、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49.常见的四种沉淀:baso4 caco3 agcl cu(oh)2

50.蓝色溶液:含有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

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溶液:

含有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 。

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fe粉。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 硅 铝 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 海水 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 13 化合物的命名 1 两种元素化合 某化某 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 oh 2氢氧化钙 2 金属与酸根化合 某酸某 如caco3碳酸钙,c...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看有无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注意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直接加热 烧杯 间接加热 量筒 三不 酒精灯 三禁止 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锥形瓶 铁架台 托盘天平 使用方法 锥形瓶 试管夹 胶头...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新课标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 水的三态变化 灯泡发光等。2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 钢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等。3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导电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