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案

发布 2022-02-24 10:41:28 阅读 352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知道科学**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自学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1、请你说出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并简述这些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其用途。

2、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

典例分析、归纳方法思路】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里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氧气。

b、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

2、围绕"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剩余的主要是什么气体?实验说明该气体具有哪些性质?

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

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如用木炭应如何改进?

7) 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例应用、培养解题能力】

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常温下的空气和白磷,已知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 cm 处。

1 )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2 )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为:①白磷(足量活塞向(填左、右)_ 移动。

3 )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__cm 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如图所示,将一端螺旋状的铜丝封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足够的时间。

1)未加热时,铜丝呈___色,加热一段时间后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会___大约达到试管体积的___为止。

3)此实验说明,试管内含有___大约占___剩余气体中若放一小虫,小虫会___

___这是因为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__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3)通过以上**,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出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促进素质提升】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与验满方法)。

自学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1、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一般涉及到哪五个方面?

2、分别简述木炭、红磷、硫磺、细铁丝在空气中以及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可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其根据是什么?

4、实验室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可采用哪些方法收集氧气?根据分别是什么?

典例分析、归纳方法思路】

1、硫、磷、铁丝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请说出这三个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2、(09山东)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

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河南)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采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2)b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可采用c装置(气体由d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的名称,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该气体。

实例应用、培养解题能力】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2、(08河南)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神舟七号"飞船的太空舱里,nife2o4可用来促进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在这个转化过程中nife2o4起作用:航天员出舱行走所穿航天服中的co2可用lioh来吸收,已知lioh与na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8河南)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什么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所得的气体。

课后反思、促进素质提升1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的成分 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 1 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3 知道科学 可以通过实验 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自学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 1 请你说出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并简述这些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其用途...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案

3 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cm 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2 如图所示,将一端螺旋状的铜丝封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足够的时间。1 未加热时,铜丝呈 色,加热一段时间后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会 大约达到试管体积的 为止。3 此实验说明,试管内...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专题八科学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 科学 也是化学的中心环节。学会 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是当今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科学 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 二是调查 辩论等活动。归纳整理。一 什么是科学 科学 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