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

发布 2022-02-15 11:58:28 阅读 2634

精细化管理合理化建议。

当前,部分学校领导热衷于推行精细化管理,认为精细化管理可以解决学校的各种问题。结果是推行者劳累不堪,被管理者怨声一片。如果精细化管理只是加重了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负担,那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反思。

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细化管理?

一、形成共识是基础。

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形成共识。任何一项管理的主张、教学的主张,都需要经过反复讨论,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同了学校提出的各项主张,才能自觉地把学校各项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落实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

一般来说,企业职工的执行意识比较强,理解了能执行,不理解照样也能执行;而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教师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执行的,这就是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要推动工作或实行改革,首先要形成共识。

要形成共识,光靠宣讲和自上而下的传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允许教师表达不同的意见,要发动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要让一部分人先行动起来,一边实验一边总结,允许一部分人晢时观望,等待他们的觉悟。学校的会议,除了以布置工作、落实工作为主的例会以外,更要有经常性的座谈会和研讨会。

凡是与教学、教研有关的工作,都要进行研讨,会议的成果就是研讨所形成的共识以及研讨过程出现的更正确、更新颖的观点和大家普遍认同的好的做法。定期的学习与讨论也是形成共识的有效办法,在教师们看来,名师名家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校长的主张虽然是正确的,但是缺乏权威性,这时引导教师学习、讨论名师名家的论述,教师更容易在权威面前形成共识,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校长的基本职责。通过沟通形成共识,校长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半,另一半交由管理系统去完成。学校各部门的主管往往都是业务骨干,他们也必须放下上传下达式的工作方式,学会用新的方式开展工作,在管理中学会当召集人、主持人、协调人,不断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使管理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简单易行是保证。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高标准的管理方式。每个人掌握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能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到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要做到布置到位、执行到位、指导到位、检查到位,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通报、及时改进,要做到注重分析、注重总结。

同时必须做到不断创新。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事前谋划要全面,考虑要细;事中跟进要及时,节奏把握要准;结果验收标准要高,总结要及时。

以上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细化管理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要克服被动受管理的思想。一个普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就是一名管理者。掌握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就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一般员工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施自我管理,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管理不是少数人的事,只有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意识,才能真正推进精细化管理。

另外,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推行精细化管理既要学会做加法,又要学会做减法。做加法强调,对重要工作的全过程都要提出明确要求,每个环节都要求高标准,必须把工作做到位,不能简单应付。

做减法强调,每一个人、每个部门都要抓着重要的少数,不分散精力,因为管得少才能管得到位、有效。只有减少了任务的数量,才能对少数重要的任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如果什么都管,那么精细化管理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种人人害怕的负担。

三、持续改进是关键。

学校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光有理念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突破,只有天天进步,持续改进,日积月累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质的飞跃。

改进的最大障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不愿正视问题的存在,经常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之中。实际上,越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或单位越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改进就缺乏动力。

其实,问题并不可怕,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进步的过程。管理不能满足于建立静态的制度和一劳永逸的决策,认为只要有了合理的制度和正确的决策就可以确保成功。其实,动态的运行机制更重要,能让大家主动反思、主动改进的机制,才能保证制度的运行和正确决策的实施。

而机制的运行是需要动力的,改进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对卓越品质的渴望。有这种渴望的人相信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一切都可以变得更好。其次,高度重视并适时奖励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保护教师改进工作的热情。

再次,要把分析与总结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可以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既可以找出经验,也可以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身的差距就有了改进的动力。

在学校工作中,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破恶性循环,另一种是耐心建立良性循环。改进工作不是一日之功,也没有一日之效,进入良性循环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例如,有些教师试图通过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结果发现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得越慢。这时,如果只是从“讲”上去改进,效果会越来越差。教师要有勇气打破恶性循环,把讲的时间压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师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总之,要先调整方向,方向正确了再启动改进的程序。有些教师发现学生在审题方面经常会出现错误,甚至反复出现。发现一次纠正一次,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如果针对问题建立改进机制,在课堂上开展审题训练,让学生制定审题应达到的目标,并逐步掌握审题的要领,让每次错误都与审题相结合。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在审题方面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并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精细化管理合理化建议。

依安农场学校。

孙晓倩。

什么是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解读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

什么是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解读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什么是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解读。中国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 有的称为精确管理 精准管理 精细管理工程 的企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400余家 其中包括中国电信 伊利牛奶 青岛港等大型企业,也有德胜洋楼 金坚制衣等中小企业 研究者有舒化鲁 郑明身 刘先明等。...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编辑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 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

精细化管理

精细校园环境管理,使校园更和谐。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的大管理,它涉及的内容应有 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师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舍 堂 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 这些管理,每天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工作,往往有时由于这些看似细小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