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规程

发布 2022-02-14 20:46:28 阅读 2786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分工。

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由教导处和校教科室具体负责安排。年级组、班主任会议及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工作小组,主要研究教育工作方面的问题;教研组长会议,学科组、备课组及学校教学工作小组,主要研究教学工作方面的问题。

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教育、教学研究应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使之规范、科学、有实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应有计划、有步骤、经常性、持久性地深人开展,每个教师都应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

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全校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每学年为一届,每届集中研究一个中心课题,以期在数年之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除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及组织专题研究小组活动之外,每学期围绕该学年中心课题,组织一次跨学科的大型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计划地向各个教学环节辐射,并与教育科研相渗透,共同为实现教育、教学总目标服务。

每届教学研究活动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的确立。

1)通过大量的教学调查,如:听课评课、教学检查、教学座谈、问卷测试等等,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初步分析研究,形成课题设计,交教导处、学科组长会议讨论研究,并交校长室批准决定。

2)由教科室负责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书目,组织理论讲座,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

3)围绕课题中心,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组织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案的讨论,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课题的研究。

1)建立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如:确定开课教师,组织评议、研究小组等。

2)开展群众性研究活动。如:讨论教案,试讲试评,**教法、学法,探索规律、原理,等等。

3)形成研究资料档案。如:形成教学设想,编写教案,记录教后心得,总结经验教训,汇总评议记载,采集录音、录像资料,等等。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的阶段性结论,通报全校,并组织撰写和发表经验总结、理论**文章。

与之相适应,学校还要组织专题研究小组,办好学校教育教学交流期刊(每季度一期),建立省、市级**发表基地,组织理论培训,改进教育、教学科研方法,表彰先进并提供一定的经费。

四、学科、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内容和要求。

1。学科教研活动应经常性开展。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一般应每月一次,由学科组长主持;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主要是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由备课组长主持;人数较少的学科,可打破年级界限,初、高中部分别组织备课活动。

2。学科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时间一律排入课程表,每周不少于两课时。

3。学科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明确各年级段的教学要求,组织并协调各年级的本学科教学工作。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贯彻市、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指示精神,建立和健全本学科教学常规,培训新教师。

3)制订和完成学科工作计划,每学期除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之外,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一至两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要及时检查、总结,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

4)加强对教学全程的研究和管理,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复习、课外辅导和考查考试的情况要经常性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制订和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

对教学各环节,尤其是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普查或抽查),每学期至少两次(上、下半学期各一次)。

5)研究和组织本学科的竞赛、辅导工作,组织和撰写本学科教育教学**,制订和编写本学科的训练方案和系列训练项目(或系列训练题库)。

6)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两课时)。每次要有一个中心议题,要有中心备课发言人,以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与内容。同时,要经常性地交流教学信息,开展教学研究和互听互评活动,还要经常性地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学法指导和常规教育。

7)加强与教研室和兄弟学校兄弟学科的横向联系,及时掌握和交流教学动态和新信息。

备课常规》一、新老教师都一定要先备课,后上课,常备常新,备课应至少有一周的提前量。不备课就去上课是失职。

二、备课的质量包括掌握和钻研教材、了解和分析学生、考虑和研究设计教法三个要素。教师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下功夫,练好教学的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备课过程包括阅读钻研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安排教学计划,按课时写好教案,准备实验、实习、作业等。教师应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活动,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进度,研究教法。

四、要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备课笔记)。教案大体包括课题、课型、目的、过程和作业五部分。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适当分散和处理难点,确定运用的教学手段(挂图、实验、电化教学等),设计好板书。

五、备课时要对45分钟的时间作合理的安排,使一堂课既紧凑又可行,要讲练结合,引人入胜地诱发学生的思维高潮。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包括1.复习(或复问)前一课的内容;2.提出新的问题,揭示课题;3.引进新的概念或新内容(理科可配合演示实验);4.研究或**规律或法则;5.解决问题或举例分析;6.练习巩固;7.总结本课内容;8.布置作业。教学过程应加强针对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师平时要大量占有资料,并做好资料卡片,日积月累,不断充实,从丰富的资料中提炼精华,为备课所用,让学生得益。

七、教师应做一些教学后记,及时记录并分析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积累备课和教学研究的宝贵经验。

八、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备课笔记一次,并作出评估记载。各种公开课教案要送教导处归档。备课情况记载归人教师业务档案。

上课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艺术,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扎实地加强基础训练。

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

一、目的明确。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规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每节课要按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讲授正确。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分析透彻,判断明确,结论确切。

三、重点突出。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恰当地组织教材,在教学重点上下功夫,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防止主次不分的倾向。

四、语言生动。用普通话讲课,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语言要鲜明生动,条理清楚,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启发诱导。

五、板书工整。教师板书用字必须正确规范,文字排列清楚,力求体现讲课的重点和发展过程,便于学生思考和记录;理科解题过程书写要完整,给学生以示范。

六、组织严密。要精心设计每堂课,做到容量适当,难点分散,启发思维,引起高潮,有讲有练,扎实到位。

七、面向全体。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口头回答、板书解题涉及的学生面要广,课堂练习要照应中下学生。

八、以身作则。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拖课,不提前下课,不擅自中途离开课堂,不随意调课、缺课,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抢占自修课去上课。

作业布置及批改常规》

教学工作不但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也包括课后作业部分。不少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既要依靠课上的学习,也要依赖于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课上教学与课后练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精心选择习题,认真编制练习。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设计练习、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

每一次练习、作业不仅要适应学科特色的总要求,而且要有具体到题目的个别要求,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或用于培养基本能力,或用于掌握基本概念,等等。

2.命题意图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练习及作业的效果。

二、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作业和练习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设题。

2.习题要典型,有代表性。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立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等题型,各种题型要恰当安排比例;还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设置必做题、选做题、追加题、订正题等题类,以保证全体学生能按期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能使优等生、特长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

1.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能,教师要在题型设计上下一点功夫,练习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2.题型要灵活多变,既要有主观题,又要有客观题,并适当提高客观题的比例。

3.题目难度分布要合理,按“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4.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布置上定量的实验、实习、操作性作业,或统计、设计、创作等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新型作业。

5.教师不仅要拓宽思路,先行“下水”,还要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掌握国内外此类研究的新动态,引为己用,但必须杜绝照抄照搬的现象。

四、要有适当的作业量。

1.作业、练习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应该是和谐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中不应对立起来或截然分开。因此,应该通过上述提高“质”的手段,从根本上控制住有效作业量。

2.给学生留的作业过少或不留作业,就不易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巩固的情况,也不易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作业过多搞“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忙于完成作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制作业,既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3.一般要求: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课外作业量平均每次不超过半小时;物理、化学科课外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其余各科不留课外作业,但要有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一十四 布置课后作业前,教师要讲请难点,帮助学生扫除障碍。作文要先指导练笔,其它学科尽量多做操作性和实验性的作业。一十五 各科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教师备课要求。一 各科教师在开学前根据大纲要求,通读全...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江油市中坝镇胜利街小学。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特修订 江油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 备...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的通知。为更好的深入开展 教育管理提升年 活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深入落实 牡丹江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十不准 规定 和市教育局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通知 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 严格规范教学管理。1.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