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述题

发布 2022-01-17 11:57:28 阅读 4492

论述题。

试述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杜尔哥是重农主义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魁奈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在杜尔哥那里,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了最高峰,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

他在魁奈三个阶段基础上,又进一步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划分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他指出资本家依靠其拥有的大量资本雇佣别人劳动,通过垫支赚取利润;而工人除了双手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不过杜尔哥没有突破魁奈的框架,仍把农业生产阶级和工业生产阶级,包括工人和资本家都看作是由土地所有者雇佣的。

2.关于工资的观点。他明确提出工资是一无所有的工人出卖自己劳动的报酬,他从自由竞争和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出发来说明最低工资。

他认为工资的水平不是取决于工人,而是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协议。劳动的数量大于雇主要求的数量,这样就形成了工人的竞争,结果使劳动者的工资只限于最低生活资料。3.

对“纯产品”的看法。他虽然和魁奈一样强调纯产品是自然的赐予,但强调指出纯产品和生产劳动相联系,他实际上认识到土地所有者占有纯产品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4.

对资本理论的发展。他使用“资本”概念代替魁奈的“预付”概念,把资本概念推广到一起领域,而且把资本理解为一种积累起来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他具体分析了资本的各种用途及其收入的性质。

他认为,资本有五种用途:买进田产获取地租;用于农业方面的垫支获取利润;用于工业方面的垫支获取利润,用于商业方面的垫支获取利润;放债以获取利息。他进一步分析了地租、利润和利息的关系。

认为地租最小,利息较大,利润量最大。杜尔哥强调指出,投入工商业的资本和投入农业的资本具有同样的意义,他还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5.

对于利息与利润的看法。他论证了二者存在的合法性。他认为经营工商业取得利润与经营农业取得地租同样合理,而且由于经营的风险费心思,利润还应高于地租。

他认为i,工商业资本家的利润**于他们的节约,即没有全部花光其全部工资。这样,杜尔哥就把利润同工资一样当做了土地耕种费用的一部分。但土地所有者收取的地租不在土地耕种费用中,这就意味着土地所有者也就不是生产的当事人,也就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利息,杜尔哥认为应由货币供求决定。他强调,利息率的大小应该由有关双方自由协议解决,反对国家强行规定利息率。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和理论缺陷是什么。

古典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重商主义以来的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后来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哦是1.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2.

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古典经济学以“自然秩序”观点作为思想原则,客观研究了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其主要贡献是:

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了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富国裕民之道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3.

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并作出了论述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分析5.也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等理论作了重要论述。

缺陷主要表现在:1.经济中有许多重大的关键性理论还没有在这一体系内得到解决,或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比如:比如价值理论方面的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等问题。2.

其理论中存在着一些混乱,合理的科学因素往往与错误的、不合理的因素并存,有时还有一些辩护性因素混杂其中。

怎样理解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杰出的代表,把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限度内的最大高度。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及整个体系存在着两大不可克服的矛盾,对这两大矛盾,李嘉图及其后继者都无法解决,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1.

价值规律同资本和劳动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即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矛盾。李嘉图及古典学派的其他经济学家都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这样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如按价值规律进行实行等价交换,那么利润就不可能产生。

如果承认资本和劳动的交换时不等价的,利润得到了说明,但价值规律遭到了破坏。李嘉图不能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他没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不了解在资本充足的条件下同资本交换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劳动能创造出一个超过劳动力交换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2,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规律出发,认为工资的涨落影响利润的大小,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但是,当他**工资涨落度利润的影响时,却发现了这种论断只适用于下述情况:

即各部门的资本都用在劳动上,或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如果资本有机构成、耐久性和周转速度不同,在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前提下,工资的变动也会影响商品的价值。对此,李嘉图宣称工资对价值的影响时很小的,**和价值的背离之势一种例外现象。

李嘉图的错误在于它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他把资本主义的现实范畴等同于一般简单商品生产范畴,从而看不到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没有去研究价值向生产**的转化,以平均利润为前提,跳过一些中间环节,把价值和生产**直接等同起来。

论述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

三个阶段、三种收入学说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斯密根据阶级划分把社会产品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这三种收入,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划分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三大阶级。1.

斯密关于三个阶级的划分。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他打破了重农学派阶级划分的部门界限,依据经济地位和收入状况来划分阶级。

这基本与根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及他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收入情况划分相一致。2.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划分,斯密根据阶级划分,将收入也划分为三种,分别是:

工资、利润和地租工资。斯密一方面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是劳动的**。前者具有合理的因素而后者把工资看做劳动创造的全部报酬,从而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

斯密在研究**时把劳动**区分为劳动的自然**和市场**。自然**时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资料;市场**已自然**为基础,由劳资双方的竞争来决定。子啊这种竞争中资本家常占有利地位。

利润。斯密把利润看做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特殊范畴是一大功绩。不过他的利润论也具有二重性。

他的第一种利润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额将爱之部分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他的第二种利润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出发,断言利润是资本家垫支资本的一种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源泉之一。利润成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具有了自己单独的**。

斯密有时候还把利润作为使用资本的风险和麻烦的报酬。地租。斯密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地租。

但是他对地租的提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一共有五种:地租是劳动产品或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是一种垄断**;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地租是自然的产物。他认为地租成为商品**构成部分的方式与工资、利润不同。

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是**高低结果。

试述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其理论核心是生产理论;政策核心是实行保护关税,反对自由**;方**立场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些思想表现为1.他以历史事实证明:

自由**政策只对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有利,而对经济后进国家有害。他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之初也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过保护关税政策。2.

李斯特力图从理论上证明:各国间的经济发展没有共同规律可循,因为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不同。他认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无视各国的民族特点,不能适用于每个国家,因此,应以“国家经济学”来代之。

李斯特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已高度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同暂时落后的德国资本主义之间的民族斗争。他的国民经济学事实上包含双重意义:即从历史发展观点和从时间上展开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根据一定历史阶段下的“国民共同体”提出了著名的“国民生产力”理论。

3.国民生产力理论是他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生产力为研究对象。而发展生产力又主要依靠国家,不能搞“个人主义理论”。

他同时认为i,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其自身的分工、协作和协调为条件。4.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认为历史证明各国经济发展都先后经历五个阶段:原始为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5.

农地制度论。李斯特在其著作中,使其“国民生产力”论和国民经济中农、工、商业保持协调发展的主张相联系,提倡推行中等规模的农场经营,以形成中产阶级的农民。他认为,这是现代国家的新式市民,可避免由于土地细分而使东方式的绝对**主义复活。

6.保护关税的核心政策主张。他认为,保护关税虽然使价值有所牺牲的,但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他的保护关税政策并非一般反对自由**,实行闭关自守。他是把保护关税作为促进和保护本国工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试述马歇尔的均衡**理论。

1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是**论和分配论,而其**理论又是分配理论的基础。2马歇尔认为均衡**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的,其中,边际效用决定需求**,生产成本决定供给**。同时,马歇尔还分析了供求双方的变动、不同时期长度对**的影响,以及商品生产分别处于报酬递减、递增、不变的场合时对**的影响。

上述论述接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他的**理论成为当代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础。3.马歇尔的均衡**论是没有价值的**论,它未认清边际效用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等理论的缺陷。

如,供求论没有说明均衡条件下价值是如何决定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能成为需求规律的基础等。4马歇尔的均衡**论,只是从市场经济的直接现象上说明**问题,其目的在于证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最好的经济制度。

试比较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学说。

马尔萨斯认为仅有工人、资本家的购买和消费时不够的,必须有一支足够大的第三者的队伍来消费。他们具有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可以消费掉比他们所生产的数量更多的物质财富,否则商人阶级就不能继续有利地生产多余他们所消费的数量。在这个阶级中地主无疑居于显著的地位。

按照马尔萨斯的意见,必须依靠地主、官吏、僧侣、军队等非生产消费者,他们只买不卖,是利润全部实现,否则经济危机就是必然的。资本主义本身的缺陷是有效需求不足。要避免经济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得到办法是保证和扩大非生产消费阶级的利益。

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一方面是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工人阶级的,但更主要是站在地主贵族的立场上反对工业资产阶级的。西斯蒙第把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归结为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把它当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据。他认为消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费不足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社会收入却在不断缩小,他认为及其的采用不仅排挤了工人,而且压低了在业者的工资,使工人日益贫困。同时小生产者不断在竞争中破产,纷纷加入工人队伍,这也使其收入大为降低,收入的降低使广大人民消费降低,从而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扩大,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必然发生。

西斯蒙第第一次指出了经济危机发生的不可避免性,但是他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就不能抓住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且仅用消费不足去说明经济危机是片面和错误的,并且把市场上的产品全部归结为个人的消费品,也是错误的。但其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和抨击其矛盾,对人民的穷困寄予无限同情。

高级钳工论述题

1.按右图所示试述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2 试述右图的基本回路属于哪种回路。它是怎样工作的?3 右图所示的回路属于什么基本回路?溢流阀 在回路中的作用是什么?4 图 4所示的回路属于什么回路?节流阀在回路中的的作用是什么?5.图 5所示的回路属于什么回路,两油缸是怎样协调工作的?精度如何?6 液压...

电信营销论述题

四 论述题。1 1 现在手机的 以及通话费用相对比较昂贵,但仍然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请分析。答案要点 这些消费者大多出于求实动机,他们看重的是手机的迅速 准确以及便捷等实用性能。2 2 运营商各种优惠活动都能促进消费者使用电信业务,请分析这些消费者的购买目的。答案要点 这些消费者对 比较敏感,从购...

国贸论述题答案

案例分析 我国甲公司向日本乙公司进口钢材一批,价款共计50多万美元。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付款。甲公司按合同规定开出信用证,开证银行在信用证有效期内收到议付行寄来的单据,经审查认为单据一致,单单一致,即向外付款。货到后,甲公司却发现乙公司在集装箱内装的全部是废铁,根本没有装运合同规定的钢铁,始知上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