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考试复习DYR专用

发布 2022-01-12 16:10:28 阅读 2592

选择:1、教育学是一门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思行结合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原则。

4、教育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传递人类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促使其社会化,进而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

5、教育的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法国的托尔诺)2.

心理起源论(美国的孟禄)3.劳动起源论(前苏联的恩格斯)4.交往起源论(中国的叶澜)。

6、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协调作用。7、我国学制的发展简史:

2023年,清**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故称“癸卯学制”;2023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8、义务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法制性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又称强迫教育。

2023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是义务教育的开端。9、义务教育的特点:1.

推行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立法2.推行义务教育的重要条件是免费入学3.义务教育阶段要逐渐取消多种学校体制,推行教育机会平等4.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就近入学。10、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

教师是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者11、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2.

无私性和示范性3.长期性和滞后性4.个体性和群体性。

12、我国现代学制的结构: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级层次。13、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①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②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③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④**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14、德育的方法:

1,劝导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15、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6~7,8)3可逆阶段(8~10)4公正阶段(10~12)。

16、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17、课程结构:

课程的横向结构:1.从基础教育来说,工具类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课。

2.知识类学科分为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3.技术类学科主要指体育,艺术类和技能类两方面课程。

课程的纵向结构: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18、课程的规范形式: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其他或附录3.

教科书,也称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的展开和具体化。19、课堂讲演设计:

1.设计背景2.讲解3.

保持学生的注意4.进行总结20、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备课1.

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

(二)上课,一堂好课的条件有:1.目标明确2.

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结构紧凑5.

积极性高(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1、大德育的概念:目前我国实施的学校德育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是当前的大德育概念。把道德教育的德育称为小德育。

辨析:1.有人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有人认为教学就是上课,有人认为教学就是智育。

这些观点似是而非,粗看起来虽不无道理,但深究起来,不难发现,这些观点都没有揭示出教学的科学内涵。从第一种观点来看,传授知识技能是教学的任务,但绝非是唯一任务。教学是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而传授知识技能只反映了教一方面的活动,却未能反映学的活动。

第二种观点是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给教学下定义,这也不完整,教学除了以课堂教学为其基本组织形式外,还有其他的组织形式。第三种观点,教学与智育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二者是部分交叉关系,并非对等同一关系。上述三种观点,实质上是是把教学简单地等同于教书的传统教学观。

这在理论上是不完整的,模糊的,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2.学者未必是良师:这是正确的说法。

学者是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的人。而教师是专门从事教学的人,一教学为业。从学识方面讲,教师未必赶上学者,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教师在学识方面不如学者。

从教师职业来讲,学者未必胜任。因为学者自身虽具备丰富知识,不一定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多数学者对专门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研究不深,因此对于传授知识可能无从下手。

当然,有些学者同时又是很好的老师,有些老师也是很有可能建树的学者。所以说,学者未必为良师。

简答:1、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1.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管理人才以及实现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控制教育经费,制定课程计划来实现教育的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不同,它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是教育发展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存在并反复起作用的。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社会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

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限性。正确的教育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绝对不能代替教育规律。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思行结合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原则,以及因材施教等。

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学记》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柏拉图的《思想国》)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最突出的是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观点及论证:夸美纽斯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适应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教育观点,首先提出所有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思想,并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新的探索。

他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较为详尽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另外还对教师的职业做了很高的评价,强调教师的作用,从而奠定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学基础。3.

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影响最大的是以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为代表的实用教育学。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

他们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等问题,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4.教育学的深化阶段:

美国的布鲁纳所著《教育过程》倡导发现法;前苏联的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一反过去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改过来,将原来的传授知识技能变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教师应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智力情绪,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使他们从多方面得到高质量,高速度的最有发最优发展。

4、教育的发展:(一)原始教育,特点:1.

··没有阶级性(平等)2.··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相融合3.··内容与方法极为简单(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生产与生活中经验)(二)古代教育,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1.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文字的产生使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必要3.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4.

教育方法唯上唯书,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表现:反映在教育内容上,从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都把生产知识排除在外。

(三)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

形成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3.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4.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5.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6.教师素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7.

当代教育仍具有不平等性。5、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6、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提出:202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会议上,终身教育首次被法国教育家郎格朗正式提出,2023年《学会生存》将郎格朗的主张进一步系统化)2.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7、大德育存在的问题:1,德育之德不由使人想到道德品质或品德。作此理解,所谓德育实指道德教育。

为使德育包容政治和思想教育,甚至心理健康教育,只好将德育解释成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四者的综合体,规定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这种做法有悖语言习惯。2 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问题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问题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3.

我们的德育与西方的德育外延不一致,很难与人对话,难以同国际接轨。8、品德构成与德育:1.

主行说2.主知说3.主情说4.

主意说(1—4片面)5品德是知情必行的和谐结合(品德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三个因素构成的综合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构成品德。道德认知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必要条件,没有认知就不可能有道德情感;同理,缺乏道德意识支配的行为无论它实际产生何种令人满意的结果,都不是道德行为。反之,一个人道德认知无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

9、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4.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0、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和信任。2.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理解和平等。3.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关心和爱护。

4.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欣赏和赞美5.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学习。

11、教学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12、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成。对教学实质的认识应把握两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有间接性,引导性2.

教学过程是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13、教学原则: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荀子“不闻不若为之,闻之不若见之···4.

启发性原则(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5.循序渐进原则(学记“学不塌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把它当成重要的读书法)6.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如果只只顾知识的传授而巩固···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7.

因材施教原则(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乌申斯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14、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1.**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15、教学的组织形式:古代最早基本采用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

就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的班级,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场所,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其优点:1.

扩大教学规模,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并达到一定的教育质量2.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便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各科知识4.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16、教学常用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

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实验法2.

实习作业法3.练习法(四)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2.

研究法(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1.发现式教学法2.

范例教学法3.掌握学习教学法)。17、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其建立的依据:1.

学制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既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学制的推行提供物质基础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3.学生身心发展也制约着学制。

教育学考试复习

1 核心课程 在价值上比较重要的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核心课程一般就是国家课程 必修课程。优点 第一,可以为其它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第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第三,满足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缺点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规定。学习单元可能...

教育学考试复习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学的任务,就...

教育学考试复习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只是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劳动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科学理论 心理起源说 美国 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 无意识的模仿,遗传性 生物起源说 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