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01-12 16:03:28 阅读 7987

名词解释:

一教育是有意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德育的含义。

德育也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同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通过多元化训练,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政治,思想,法制等。狭义专指道德教育。

三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经过选择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内容,广义包括校内和校外教育,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内容。

四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期待,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到状态的期待,是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规格或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解答题。一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形式:

构成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独立,相互影响)

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二教育学的创立过程。

20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论学术价值和发展》

2023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023年德国康德《康德教育论》

2023年赫正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心发展的顺应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四。我国现行教育的体系构成。

1),教育基础体系。

2),职业技术体系。

3),高等教育体系。

4),**继续教育体系。

5)教师教育体系。

五.基础教育的性质。

1) 普遍性。

2) 普及性和义务性。

3)公平性与均等性。

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学生权利。

1, 生存权利。

2,人身权(受尊重权利,安全权利,受教育权利)

二)学生义务。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学生履行遵守法律,法规义务。

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

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

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规定的义务。

七。教育评价的类型。

1)根据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八。制约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确定取决于人们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

1)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持此观点的教育学家居多,代表人物卢梭等。

2)社会本位论,基本主张:以社会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九。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进程,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教育的价值观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一切教育活动。

意义:(1)交易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交易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3)交易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论述题。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政治发展与教育。

1).政治发展制约着教育: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性质 ;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性目的;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受教育权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通过宣传思想意识,制造社会**以巩固政权 ; 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二)经济发展与教育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 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

2).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重要前提 ;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基础;

三)文化发展与教育制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方式)

功能(文化传承,文化选择与整理,文化交流,文化创新)

四)人口与教育 : 制约(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功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

1)双轨制,主要代表二战前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它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自上而下的结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负责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轨是职业教育,自上而下,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负责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和适应生产需要的工人,背离了普及化,公平化基本精神,导致变革。

2)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平等性),在一定情况下往往存在效率低下发展失衡等问题。

3)分支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以二战前日本,苏联,中国为代表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单轨制,再往上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但保留适当的贯通性,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一定条件下仍可以报考大学。(试图融合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率)

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结构。

1) 教师专业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其发展内涵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谊的发展。

2) 教师专业的结构。

关于教师专业的结构的构成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倾向于包括五个方面: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

四.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主张,思想)

1)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主张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的理由:学科结构是深入**和构建各门学科所必须的法则。

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具有两个特征:1,课程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展。

2,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分析。教学原则。

一)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 直观性原则。

四) 启发性原则。

五) 循序渐进原则。

六) 巩固性原则。

七) 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学考试复习

1 核心课程 在价值上比较重要的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核心课程一般就是国家课程 必修课程。优点 第一,可以为其它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第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第三,满足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缺点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规定。学习单元可能...

教育学考试复习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学的任务,就...

教育学考试复习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只是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劳动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科学理论 心理起源说 美国 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 无意识的模仿,遗传性 生物起源说 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