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52:28 阅读 4061

第一章。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2023年成书、2023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 ”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 ,1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教育即生长。

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

(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

赫:教材教师课堂。

杜:经验儿童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2023年出版。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思考问题:1、 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答: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这一时期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教育之“学”。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

一) 孕育时期。

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孔子的**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

二) 萌发时期。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韩愈、朱熹、颜元等。

代表作 :《论语》(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学记》《师说》《语录》等。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3 .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只能是萌芽阶段。

三)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学者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

英国哲学家洛克: 《教育漫话》(1693)

法国思想家卢梭 :《爱弥儿》(1762)

德国哲学家康德 :《康德论教育》(1803)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四)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科群逐渐形成,教育学流派不断出现。主要的教育学流派 :

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与法国的布厄迪尔等,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1982)、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

1.广义的教育的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2.狭义的教育的概念

狭义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的结构;

就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其构成要素有:

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 ③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如教科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功能。

生物起源学说与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评价:

评价: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评价: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以上两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古代教育的特征。

一)奴隶社会的教育。

1.中国。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为“六艺”一一礼、乐、射、御、书、数;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欧洲奴隶社会。

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一一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二)封建社会教育。

1.中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有六学二馆;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欧洲封建社会。

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一一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三)奴隶、封建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第二,教育(主要指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第三,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人为目的;

第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道德经典;

第五,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强迫下的反省;

第六,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七,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

近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师生关系也由农业社会的不平等关系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民主关系,由绝对的教师中心走向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学生自治。

(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教育的特征。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

第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

第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公正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空空前地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

第六,教育地位不断提升,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

第七,教育不断变革,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是不断革新的;

第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

第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第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十一,教育的终身化,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学考试复习

1 核心课程 在价值上比较重要的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核心课程一般就是国家课程 必修课程。优点 第一,可以为其它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第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第三,满足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缺点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规定。学习单元可能...

教育学考试复习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学的任务,就...

教育学考试复习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只是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劳动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科学理论 心理起源说 美国 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 无意识的模仿,遗传性 生物起源说 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