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2 10:24:28 阅读 3918

第一章: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主要有泰罗的贡献: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3.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是完善了整个管理理论框架,推动了管理教育的发展)

1)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3)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4)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5)管理的14条原则。

4.韦伯的“理想组织”的内涵。

1)有非常明确的部门划分。

2)正式授权。

3)尽量排除亲缘、血缘影响。

4)总之,他认为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5.梅奥的霍桑试验的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2章:1.企业的两种社会责任观:

1)古典观:以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的利益得到了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责不是企业要管和所能管的。

2)社会经济观:他们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管理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的社区乃至**等)负责。

第四章:1.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区别:

1)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

2)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对管理者有用信息的特征。

1)必须是质量较高的。

2)必须是及时的。

3)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3.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1)传播主体的干扰。

2)传播渠道的干扰。

3)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的逻辑流程关系(分析加图)

1)开环的mrp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

2)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注:流程图看书本69页。

第5章:1.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要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现实中实现最优的条件往往难以达到。

3.古典决策理论的内涵。

1)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2)主张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

3)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

的有效执行。

决策者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

的经济利益。

3.行为决策理论内涵:

1)“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西蒙)

2)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人是有限理性的。

#决策者容易受知觉偏差的影响

#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

#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结果,而不是最佳方案。

4.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 、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5.集体决策方法。

1)名义小组技术:

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

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

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它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2)德尔菲技术:

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矩阵分析(看书96页)

7.定量决策方法。

1)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方法: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第六章。1.计划的类型。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战术性计划: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3)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例行活动与非例行活动114

2.计划的编制过程:140页。

第七章。1.目标管理。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滚动计划法。

1)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

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各期计划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从而基本保持一致。

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第8章:1.组织设计:

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个体劳动者和作坊式手工业组织——不存在组织设计的问题。

2)现代化的大型组织——需要进行细致的组织设计。

2.组织设计的战略的影响。

1)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2)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数量扩大阶段——单一组织结构。

地区开拓阶段——建立职能部门。

纵向联合发展阶段——建立职能结构。

产品多样化阶段——建立产品型组织结构。

3.梅尔斯和**的组织理论。

梅尔斯和**进一步考虑到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类型:

防御者型——高度的集权和专业化分工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作业活动。

探险者型——柔性、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分析者型——一方面需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构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反应者型——这种战略很明显是低效率的,组织往往面临强大的变革压力。

4.组织的部门化。

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5.管理中职权的**:

在层级组织中居于某一特殊职位所拥有的命令指挥权。

由于个人具备某些核心专长或高级技术知识而拥有的技术能力职权。

由于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领导和影响他人而拥有的管理能力职权。

6.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种。

1)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2)组织的可控性。

3)员工数量和基本素质。

4)政策的统一性。

5)组织规模的大小。

7.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它包含三层意思: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或职权、明确责任。

8.授权与分权的区别:

分权是授权的一个基本方面。

授权是上级把权力授予下级,分权是上级把决策权力分配给下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

第九章。1.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的优劣比较。

外部招聘: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

优势: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劣势: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提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内部提升的优势: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内部提升的弊端:

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2.培训的方法。

1)导入培训:对新录用员工将要从事的工作和组织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介绍和引导。

2)在职培训:工作转换和实习。

3)离职培训:教室教学、影片教学、模拟演练等。

3.绩效评估的作用。

1)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2)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3)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4)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为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十章。1.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变革-再冻结三个阶段:

解冻阶段: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

变革阶段: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

再冻结阶段: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

2.组织文化的特征。

1)发展性。

2)融合继承性。

3)相对稳定性。

4)超个体的独特性。

3.组织文化的层次。

1)潜层次的精神层。

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

2)表层的制度系统。

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又称物质层,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第十一章。1.领导权力有五种**:

法定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惩罚性权力。

感召性权力。

专长性权力。

2.领导行为论。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试图比较群体效率如何随领导者行为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 名词 管理 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定义。什么样的组织需要管理?为什么?效率与效益有什么区别?举例什么。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组织有哪些特征?管理有哪些职能?由谁来执行?根据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哪些角色?有效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管理者吗?为什么?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产业革命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