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

发布 2022-01-12 03:47:28 阅读 4341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工资),当闲暇的**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

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15、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年龄等,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二、简答、论述。

第二章。一、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当技术进步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导致劳动需求下降。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通常是对其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表现出来的,生产函数(资本、劳动、技术)在短期和长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对劳动需求不同。

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企业目标主要有:(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企业以就业为目标(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

不同的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也不同,如以就业为目标则会出现“隐性失业”现象。

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通过四个方面的制度结构对劳动需求产生影响:(1)最低劳动标准(2)最低生活保障(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二、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对于最低工资所覆盖的部门来说,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对于那些市场均衡工资率低于最低工资的工人来说,恰好是最大的。对他们而言,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减少了就业的可能性,但增加了就业的工资率。

对那些还没有实行最低工资的部门来说,由于在最低工资所覆盖的部门的就业率下降,有些工人失业,如果他们愿意在原工资或更低工资处工作,则他们可以到未实行最低工资的部门寻找工作,但是这样会压低该部门的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他们也可以不愿意在原工资或更低工资处工作,就会形成自愿失业。

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

第三章。一、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但是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即人口规模只在长期内影响劳动供给。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性别比例: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女性。

2)年龄结构: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3)民族构成:由于民族传统等各种原因,劳动力供给状况有所不同。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者身体条件好,劳动供给量大。

二)经济因素。

1、 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反应。

2、 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增长快时,资本投资需求增大,从而导致对劳动需求增加,反之减少。

三)社会制度因素。

1、 劳动制度,一国的劳动制度中一般都规定了休假期限,这些制度安排对劳动供给具有很大的影响。

2、 工资制度,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3、 体制因素,不同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同的劳动供给行为调节机制,会对劳动供给造成极大影响。

二、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假设: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是,当受工伤后,工人只要为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如果找到工作,无论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

第一, 与工作第一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即从不工作点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 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如果工人看中闲暇,那么他可以既得到原工资水平的津贴,同时又享受更多的闲暇。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显然会产生强烈的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结论:略低于个人最优津贴水平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第四章。一、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有何异同。

首先,在劳动——闲暇模型中,个人目标是为实现效应最大化去进行物品和闲暇的组合选择;使用的是边际替代率mrs;在家庭生产模型中,唯一的区别只是物品和闲暇的组合对效用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商品的生产间接起作用的,使用的边际替代率是mrts。

其次,两个模型体现在劳动供给曲线上不完全相同。假设一个人的工资上升,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中都发生替代效应。但是,在劳动闲暇模型中,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直接表现为对闲暇的消费需求上升;而家庭生产模型中,收入效应表现为生产扩张的可能,而这种扩张不可能只去增加一种生产要素。

可见,两种的模型的结论虽然一致,但家庭生产模型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家庭时间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要素。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他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第五章。一、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与类别。

概念: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类别:1、各级正规教育。

2、在职培训活动。

3、健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

二、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是什么?通过对普/特的研究,在职培训具有哪些特征?

普通培训:即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指导秘书如何打自己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特殊培训:即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得多。

在职培训的特征:

1、在职培训涉及成本和收益。在普通培训下,一个人既负担成本又在以后获得收益;而在特殊培训下,成本和收益由提供训练的企业和获得训练的工人分享。

2、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均衡工资为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成本。

3、在有特殊训练的工作中,在训练期间,人们的所得大于其vmp,此后则少于vmp。在有一般训练中,工人的所得总是等于vmp,但其vmp随着训练时间增加而上升。

4、风险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各种因素可能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三、目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哪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人力资本的现状:

1)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

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

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

4)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

形成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与人力资本有关的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人力投资成本与收益遭到扭曲,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

2、资金的限制: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3、体制上的障碍:投资体制单一;就业体制僵化与人力流动机制的缺乏;行政官僚的管制过多。

4、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智力外流”造成大量人力资本的损失。

解决对策: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劳动力供给的意义。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调整投资结构。

3、从根本上讲,是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建设。

首先要为人力资本投资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

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引进市场机制。

第六章。一、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1、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劳动短缺时,对劳动力过剩地区的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导致劳动力流入。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和不发达地区产生的“推动”共同导致劳动力流动。

3、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因为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

4、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经济繁荣时,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大,工资较高,将会有较多劳动力流入,反之则会导致劳动力外流。

5、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跨国公司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会导致劳动力流动。

6、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当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匹配不吻合时,雇佣关系就会结束,流动就会出现。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劳动力流动的?

1、 年龄:年龄越大,劳动力流动越小。年龄越小,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获得的收益越高,劳动力流动大。

劳动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导言。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 劳动 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

劳动经济学复习

2 简洁表述 劳动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学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1 实证经济学。1 采用方法 根据数学模型 函数或坐标上的几何图形 或历史事实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将 是什么 2 采用方法的原...

劳动经济学复习

第二章。1 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点?2 什么是预算约束线?3 图示效用最大化并指出其条件。4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用图分离出来。5 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6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7 用图型说明大学生为什么成为非劳动参与者?8 用图形说明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劳动过度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