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 1集合试题含解析

发布 2021-12-22 17:53:28 阅读 2387

【三年高考】

1.【2017高考江苏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 ▲

答案】1解析】由题意,显然,所以,此时,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

考点】集合的运算、元素的互异性。

名师点睛】(1)认清元素的属性.解决集合问题时,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

2)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错误.

3)防范空集.在解决有关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要先考虑时是否成立,以防漏解.

2.【2016高考江苏1】已知集合则 .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故答案应填:

考点】集合运算。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属于基本题,难度不大。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而出错,二是明确江苏高考对于集合题的考查立足于列举法,强调对集合运算有关概念及法则的理解。

2.【2015高考江苏1】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___

答案】5解析】,,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5个。

考点定位】集合运算。

3.【2014江苏1】已知集合,,则。

答案】解析】由题意得。

4.【2017课标ii,理】设集合,。若,则( )

abcd.答案】c

解析】考点】 交集运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名师点睛】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两个防范:一是不要忽视元素的互异性;二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

5.【2017课标3,理1】已知集合a=,b=,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3b.2c.1d.0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集合中的元素为点集,由题意,结合a表示以为圆心, 为半径的单位圆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b表示直线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 , 则中有两个元素。故选b.

考点】 交集运算;集合中的表示方法。

名师点睛】求集合的基本运算时,要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这是正确求解集合运算的两个先决条件。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6.【2017北京,理1】若集合a=,则ab=

a),b=,则。

ab.cd.

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由可得,则,即,所以,故选a.

考点】集合的运算,指数运算性质。

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

10.【2016高考新课标1理数改编】设集合 ,,则 .

答案】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名师点睛】集合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一般以基础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把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如果是不等式解集、函数定义域及值域有关数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数轴进行运算。

11.【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改编】设集合 ,则 .

答案】(0,2] [3,+)

解析】试题分析:由解得或,所以,所以.

考点:1、不等式的解法;2、集合的交集运算.

技巧点拨】研究集合的关系,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问题,常用韦恩图、数轴等几何工具辅助解题.一般地,对离散的数集、抽象的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可借助韦恩图,而对连续的集合间的运算及关系,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

12.【2024年高考四川理数改编】设集合,z为整数集,则中元素的个数是 .

答案】5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5.

考点:集合中交集的运算。

名师点睛】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易题。一般是结合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韦恩图或数轴解答。

13.【2016高考山东理数改编】设集合则= .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则。

考点:1.指数函数的性质;2.解不等式;3.及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本题与求函数值域、解不等式等相结合,增大了考查的覆盖面。

14.【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改编】已知集合,则 .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集合,而,所以。

考点: 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在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

15.【2024年高考北京理数改编】已知集合,,则 .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

考点:集合交集。

名师点睛】1. 首先要弄清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的意义),是数集还是点集,如集合,,三者是不同的.

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特别是互异性,在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以及在含参的集合运算中,常因忽视互异性,疏于检验而出错.

3.数形结合常使集合间的运算更简捷、直观.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实施,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利用数轴进行,对点集间的运算,则通过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求解,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4.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在未明确说明一个集合非空的情况下,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另外,不可忽视空集是任何元素的子集.

16.【2016高考浙江理数改编】已知集合则 .

答案】( 2,3 ]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补集的运算得.

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2、集合的并集、补集.

易错点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的系数一定要保证为正数,若的系数是负数,一定要化为正数,否则很容易出错.

2024年高考命题**】

纵观2017各地高考试题,集合是每年高考考试的重点, 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江苏高考题型一般是填空题,占5分,主要是考查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而集合的运算是高考考试的重点,且集合在历年的高考中考查的形式与内容几乎没有变化,故在2024年的高考备考中同学们只需要稳扎稳打,加强常规题型的练习,关于集合2018高考备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涉及本单元知识点的高考题,综合性大题不多。所以在复习中不宜做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灵活掌握小型综合题型(如集合与映射,集合与自然数集,集合与不等式,集合与方程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与三角、立几、解几中的知识点的结合等) ;

2.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当你所研究的问题较为抽象时,当你的思维陷入困境时,当你对杂乱无章的条件感到头绪混乱时,一个很好的建议便是:画个图,如集合中的韦恩图!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迅速地破解问题,乃至最终解决问;

3.强化“分类思想”应用。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4.集合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函数、方程、不等式、排列组合及曲线与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高考题中常以上面内容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为表现形式,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2024年高考考点定位】

高考对集合的考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直接考查集合的概念;二是以集合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运用。从涉及的知识上讲,常与映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相联系,小题目综合化是这部分内容的一种趋势。

考点1】集合的概念。

备考知识梳理】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总体,这个总体就叫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表示符号为 “”或“”.

4.集合的表示常见的有四种方法.

1)自然语言描述法,(2)列举法,(3)描述法,(4)venn图法。

5.常见的特殊集合:(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包括零)(2)正整数集n*或 (3)整数集z (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 (4)有理数集 (5)实数集r

6.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规律方法技巧】

1.集合运算的互异性应用规律:凡是出现含参数的集合,必须首先考虑集合的互异性,即集合中元素不相等,例如集合,则有。

11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学 推理

华侨城中学2011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学案。复习内容 推理与证明 复数 知识与方法 1 已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设a b c都是正数,则,三个数。a 都大于2 b 至少有一个大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 11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选择翻译木铎络绎不绝泽被后世 b 清澈菁华倩影精兵简政情随事迁。c 骁勇铙钹浇灌饶有兴味翘首昂视 d 珍惜醋酸错误手足无措厝火积薪。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裨益飞短流长诉讼山清水秀 b 洗练振聋发聩慰藉焕然冰释。...

2024年高考总复习专题复习之热学篇

题型目录。题型1 分子动理论。题型2 气体与热力学定律。一 题型目标。二 题型讲练。例1 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 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 1023 mol 1 a 10年b 1千年c 10万年d 1千万年。例2 下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