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讨厌作文。究其原因,他们没有生活材料,习作时不知从何下笔。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作文则不能给人新颖而充实的感觉。
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帮助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生活说单调却也丰富多彩:
山村小路上与牧归的老牛作伴;山里溪边戏水抓鱼;菜园田野嬉耍玩闹;爬山摘果、下河游泳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宝贵的童年经历,也是最好最真实的写作素材。
教师不可到教学作文时才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想素材,而是在平时就要经常留心生活中有趣的事,并以随笔或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 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有下列途径。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寻找素材。
小学生不善于观察,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细节的观察习惯尚未养成,有时候,问他们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人目睹了哪些事,他们都会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事实上往往是“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竖着耳朵听不着”。其实只要留心观察,材料比比皆是。
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 ,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就能找到很多新颖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如教师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学生从整体上看到“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再观察校园中的景物与平时有何不同,会发表雨中的白杨树更加挺拔,花坛里的月季花叶片上挂满了晶莹的水滴。接下来再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会发现同学们手时拿着各种各样的雨伞,像在雨中盛开的花朵。有的同学在雨中天真地玩耍,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
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时的声音,学生会说:“小雨沙沙地下,雨水‘哗哗’地流,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交响曲’”。再让同学们体会雨落到身上的感觉,有的说“雨滴像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脸”,有的说:
“像戴上无数珍珠”。显而易见,这些材料全来自于学生的观察与感受。
如何加强农村学生作文训练之我见
从事农村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农村学生作文教学难,经常出现费时费力却难见成效的现象。有的老师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农村学生见识面狭窄,领悟能力差等现象,其时并非如此,很多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善于思考问题,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与不足,所以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比较强,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农村学生家里基...
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和不知写什么。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除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外,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收集素...
创新农村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作者 龙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通常也感到头疼。作文课上,当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有的学生总是抱怨 哎呀!又要写作文,心烦!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无从下笔 有的学生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记流水账不知所云。老师万般无奈只好借助读范文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要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