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物形象[编者:杨皓清]
答案:描绘出一位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孤寂、凄苦的女子形象。
环境:“薄雾”,“浓云”想愁绪一样挥之不去,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时间:重阳佳节本是团圆的时刻,由白天到黄昏,更凸显出诗人的孤寂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动作:“把酒”诗人一人孤独饮酒,看出她想要借酒浇愁,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愁绪反而更深。
手法:即景设喻,意思是即眼前之景来比喻。正好西风将帘子吹起,诗人看到窗外破败的菊花,这时就用菊花来比喻自己的憔悴,更加突出诗人因思念之深而变得更加消瘦。
1.2景物形象[编者:任浩然]
答案:(1)这首诗通过运用明月、松树、山石、流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月下青松翠拔、清泉淙淙的恬静幽美的傍晚秋山图。
2.1 炼字[编者:郭英昊]
答案:"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
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两句还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悲。
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2.2炼句。
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昭君一生凄凉悲惨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身世浮沉的悲哀。
语言方面,本句中“连”“向”二字不仅是指地理方位,“连”字生动描绘出昭君出塞悲壮之景,渲染出悲凉的氛围,“向”字既是昭君一生怀念故土,心怀怨恨的体现,也寄托了作者对乡土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是对统治者的怨恨。“一”“独”二字也写出了昭君一生孤寂冷清。
运用对偶的手法,色彩上形成对比,紫台是华贵的汉宫,青冢与黄昏则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副凄凉悲壮的画面。
2.3语言风格[编者:周浩]
羁旅感怀诗)(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1 悲壮苍凉;
2 意象: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色雄浑阔大;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手法:衬托。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动静结合。
境界:雄浑壮阔;
3 情感:(联系全诗)(阔岸、平野、大江对比孤舟;细草:直立纤弱;独:空旷孤寂;沙鸥:渺小、孤单、漂泊无依)
孤独的形象;凄苦的心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怀才不遇)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编者:时天成]
今昔对比,虚实结合。通过实写今日的扬州空城中一片凄清惨淡的景象: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桥依旧在而玉人已无,花开依旧而孤芳自赏。
又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过去的扬州城繁华安定和睦。一虚一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的同情和悲痛。
又多处用典,结合杜牧诗句中锦天秀地的繁华与现实的残酷,再次突出战争的危害,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编者:徐晨露]
参***:①对故乡的思念:作者远眺故乡而生思乡之情,“归思难收”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想佳人”一句直至篇末用了对写法,虚实结合,将想象中家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自己倚栏凝望进行对照,委婉地表达思乡怀人之情②不得已而流落他乡的凄苦:
作者向自己发问“何事苦淹留”,回顾自己四处漂泊的经历,“叹”字准确又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归的悲哀。
诗歌专题总结讲义
第一讲鉴赏诗歌的形象。所谓 诗歌中的形象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人自己 景象 物象 咏物诗的物象 1.1人物形象 编者 杨皓清 1 答题步骤。总说 形象特点 身份 形象特点分析 务必结合诗句 人物形象意义 情感 注...
诗歌语言专题讲义
诗歌语言。具体炼字 一看字 统领字 诗眼 修饰字 形容词 动词 情感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看字 思鉴赏角度。修辞 比喻 拟人 对比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声韵 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活用角度 春风又绿江南岸。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一 炼字 好在 1.展现描述对象的特...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讲义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北京市第十中学李朝晖。一 诗歌的相关知识点。一 诗歌的分类。1 体裁 1 古体诗 在字数 韵律上都较为自由 梦游天姥吟留别 2 近体诗 格律诗 绝句 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在字数 句数 对仗 压韵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登高 七言律诗 2 题材 1 咏史怀古诗 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托古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