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意象

发布 2021-08-21 22:45:28 阅读 2146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一首好诗,也知道好,甚至拍案叫绝,但如果问他好在**,却说不清楚。正所谓“妙”不可言。但是,今年的语文高考,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其妙,还要探析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要克服这个困难,笔者以为应从意象人手。

首先,什么是意象?

意象——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风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品味这两组诗句,我们会发现,虽然第一组诗句中都有“雨”“燕”,但味道却截然不同,“细雨”句洋溢着欢乐,而“落花”句却饱含着孤独与落寞。第二组中,虽然都有“树”和“灯”,但“风中”句给人的感觉是壮志未酬人先老的伤痛,而“落叶”句给人的感觉却是久居他乡,无人相伴的孤独和伤感。这两组诗句中的“雨”“燕”“树”“灯”就是意象,由此看来,/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意境中意蕴是不一样的。

那么,同样的意蕴是否需要同样的意象呢?

我们再来看几句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予黄时雨。

——贺铸 三句诗都写愁,但选择的意象却截然不同,而且同样的“愁”却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我们感受到愁思汹涌,难以阻抑,深广而又无尽;这是一种因遭逢巨大变故而伴随终生的哀怨,是一种家国之痛,决不是花草闲愁。李清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搬到船上,小船载不动之愁,既见愁之多,又有沉重压抑苦闷之感。

贺铸迭下三个意象——遍地滋生的春草,满城飘飞的柳絮,,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没完没了的江南梅雨,渲染出的是“闲愁”,撩人心绪,让人心乱如麻,无法排遣。上述三种不同的“愁”,虽然没有直说愁的内容,我们却从不同的意象中,感知到了它们的情感性质、程度、情味,乃至产生的环境氛围。意象的“威力”竟是如此之大!

一首诗往往不止一个意象,多个意象就构成了意象的组合。在意象的组合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意象之间有主次之分。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阅,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寒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奔流,何等雄阔的意境和胸襟。但只注意到这一点就会错误地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看到,天是如此大,地是如此阔,一只沙鸥,在孤独地飞翔,无处落脚,无处栖身。

这个虚拟的“沙鸥”的出现,才真正揭示了作者四海为家家何处,天涯羁旅荡孤舟的痛苦寂寞的内心世界。“沙鸥”才是主意象,其他则是辅助意象。

(二)意象之间存在对比关系。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场白骨和梦里归人,是如此明显的对立,却又是如此无情的统一,意象的对比产生了撼人心魄的感染力。亲人死去,固然令人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但在这首诗中,当所思念的亲人已经变成了一堆白骨,自己还在做着团圆的美梦,灾难已经降临身上,不但毫不知晓,反而满怀着热切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通过对立的意象,撞击出的愤怒之火更加令人震撼,撞击出的同情之泪也更加令人心碎。

这样的手法在古诗中并不少见,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三)同样的意象,不同的组合,意蕴可能迥异。如: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不识愁滋味,歌楼听雨,罗帐灯昏,雨声当是清脆悦耳;壮年漂泊四方,饱经忧患,凄风苦雨,入耳惊心;晚年一事无成,万念俱灰,既埋葬了少年时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时的忧虑,感觉已麻木,内心已绝望。同样是雨,同一人听,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四)没有任何中介的意象组合,要注意把握其内在的情感联系。如: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诗五句,前四句是纯意象的排列。看似无联系的意象,其实内在有一种相关性,相互推移,逐层递进,逼近“断肠人”。我们来追踪一下意象的内在相关性和演进轨迹:

“枯藤”绕树,“昏鸦”栖树,人宿何处?(昏鸦又与下文“夕阳西下”相关)继黯淡的基调之后,忽然弹出几个明快的音符,意象的跌宕流程,正反映了作者情绪的波动。“小桥”就在眼前,“流水”耳边潺潺,过了小桥,即是幽静祥和的“人家”,这在一个日暮尚在旅途的人眼里,是何等地叫人依恋!

又怎能不勾起心底的乡思呢?“古道西风瘦马”,“古道’’遥遥,“西风”猎猎,“瘦马”瑟瑟,“夕阳”西堕,此景此物,此时此刻,叫人如何不断肠!人呢?

——断肠人,在天涯!——不点“秋”,但觉凉气袭人,未言“思”,却让人肝肠寸断!

(五)要熟知常见意象的固定文化内涵。

雁、秋、月、酒、落日、长亭、浮云、流水、孤帆、杜鹃、落花、杨柳等等,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且意蕴较为固定,常用来表达离别、思乡等伤感情绪。有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往往兼而用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等。

利用意象品味意境,解读意蕴需要注意:

(一)关注意象,也要关注非意象词语。如: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代以“关”与“月”为意象的古诗可谓比比皆是,单是以“关山月”为题目的诗作就不在少数。但《出塞》何以独步千古,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呢?原因就在于“关”“月”前面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作者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这样,“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时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也是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愿望。一旦忽略“秦时”和“汉时”这两个非意象词语,就难以领会到这首诗的精妙之处。

(二)关注具体语境,注意乐景中的愁苦之音。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前两句景色宜人,四景四色,鲜艳夺目,但他乡的美景也难以抹去思乡之情。他乡如此迷人的景色,尚且难以抚平诗人思乡的心情,越发反衬出作者思乡情之浓之烈。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流传千古的好诗往往是愁苦之音。正如韩愈所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法国诗人缪塞也有一句名言可以印证:“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许多伟大作品都是如此。

(三)要善于捕捉点睛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出矣。

”这里所说的“境界全出”决不是和盘托出,了无余蕴。“境界全出”,从诗人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是指把客观的物境和主体的情意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做到物态人意兼擅其美,各极其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是指意境生动含蓄,富于暗示性,能最大限度地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并激活其再创造的潜力。

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例,“闹”字至少可以引发下列联想:枝头杏花怒放,繁茂异常;杏花迎风嬉戏,风姿绰约;作者内心兴奋不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要“知人论世”。

关于这一点,建议重读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该文对这一点有精辟的论述o

(五)要注意解读意境的多重意蕴。

以杜牧的《山行》为例。“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该诗的主旨所在。从该句中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以下几重深层意蕴:

1.不说“红如”而说“红于”,作者欣赏一种饱经风霜的成熟之哭。

2.联系人生,虽然人无再少时,但“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老年自有老年的美好之处。

3.枫叶经霜才会“红于二月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而感悟到应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以上解读当然不是全部。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组成,是情感的体现和意境的展示,深入地了解、分析和品味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

古典诗歌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 残月 新月 孤月 冰镜 玉盘 传达思乡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流水 传达人生苦短 命运无常的感伤和哀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斜阳 夕阳 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帆孤棹...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 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

漂泊 古典诗歌的意象

漂泊。成都市龙泉中学曾兴苹。驾一片舟,随波,随风,随心四漂流。眼垂眉低,泣泪 泣珠 泣血心成灰。心如刀绞,百梦萦回尽是昨日景,行云落絮不似已故声。在外流浪的人啊,有书凭谁寄,更谁与?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午夜梦回,仍旧是离别的开满荷花的港浦。小舟载着诗人的愁入了梦。凄恻,恨堆积。渐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