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比较

发布 2021-08-21 22:55:28 阅读 3923

作者:陈茗。

**:《青年文学家》2023年第14期。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两者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他们共同经营的意象入手,对二者诗歌中意象的实质和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歌意象。

作者简介:陈茗,女,汉族,2023年4月出生,重庆市北碚区人。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华裔文学,比较文学。

20世纪初崛起的美国新诗运动中影响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首推意象派。它是由英美一批青年诗人组成的现代诗派,对二十世纪世界诗坛产生过重大影响,被视为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发端。他们反对陈腐的题材,抽象的说教,烦冗的语言和因循守旧的表现形式。

他们努力用浓缩、凝炼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意象派诗人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他们的诗学原则颇多吻合,于是掀起了一场翻译、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潮,在创作中也有意识的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所以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然而,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及诗学追求,二者虽同用意象,但由于它们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因此,二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事实上,“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1]p.119中国的意象理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首次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意思是说,要表达意思,必须依靠象,即“立象”。《庄子·外物篇》中提出了“意”和“言”之间的关系:“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注重“意”,为了“得意”,可借助于“言”,而得到“意”之后,便可以不顾“言”的方式。三国时代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也阐述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并提出了“意”之重要性:“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我国,首次将意象这一术语用于文艺批评的则是南朝伟大文学理论家刘勰。他在其《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深刻地阐述了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厅。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思是说,作家在构思过程中,按照和谐的声律来安排文辞,正如有独创的工匠,凭着想象中的形象进行创作。

到了唐代,王昌龄将“意象”明确用于诗人构思中,他说:“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曰生思。”明清时代的文学理论家把意象作为诗的审美特征,如胡应麟《诗菽》中有“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强调“意”,“象”为“意”服务。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比较

作者 卢娟。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10期。诗歌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诗歌语言以意象的方式表现世界。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个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上看却是一个个意象的组合。这一个个的意象是诗人凝神注视的呈现,也是我们进入诗境的依托,更是诗歌本身。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 一个人与其一生写万卷书,...

意象派诗歌意象派

意象派诗歌 意象派。意象派篇 一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古典诗歌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但关键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 意象 反讽 冷抒情 化等。象征。想象和象征是诗的最基本特征。诗与文 古诗与新诗修辞手法的最大区别是象征,遗憾的是传统或以往的修辞学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几句话...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

附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 胡应鳞也说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 所咏之 物 即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