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发布 2021-08-21 18:05:28 阅读 6986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判断失误。】

15.(6分)【答: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每答对1处得2分。】

揭阳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

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14c(“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3分)

15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3分)善于婉讽,充满理趣。

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即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

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骞翮:展翅高飞。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15、“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4、【参***】d

【解析】d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l-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15、【参***】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每点2分。诗句内容和分析各1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九日。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注]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争似:怎似。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15.“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分析鉴赏】(3分)

c(诗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15.【鉴赏评价】(6分)

“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微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

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6分)

14. c (“在松林喝茶”“松林的风声”理解错,“汤响松风”是比喻手法,指煮茶的沸腾声如风过松林)

15. 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每点3分,其中分析2分,指出感情1分)

附译文几只凤凰在凤茶饼上团团飞舞。只恨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指。

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1日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15.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 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a.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江水侵门,淮南。

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境有相似之处。

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

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c.“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希望能再回到朝廷,重新被起用,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

d.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州是自己的打算,不是受到排挤陷害;“新扫1日巢痕”把新政的一些做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非常含蓄;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诗歌的范围很宽泛,源远流长。我们主要说说唐诗宋词,因为它是高考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诗歌形象 诗歌语言 诗歌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我将以专题形式逐一讲解。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一 形象分类及鉴赏方法。人有自己的形象,诗也有自己的形象。诗的...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答题步骤 1 例1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 景 和 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例2游月陂宋 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

2011考纲解读 2011年 考试大纲 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高考 纵观2010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 1 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 唐诗宋词元曲 诗词曲的文学样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