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案

发布 2021-08-21 09:38:28 阅读 1538

1、古代诗词鉴赏:

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将古剑比作“秋水”和“老龙”,分别写出了古剑出鞘时如秋水般明净的光芒,有如龙吟般跃跃欲试的剑声。(4分,”秋水”、“老龙”各2分)

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2分);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1分)。(4分)

2、古代诗词鉴赏:

1)①运用对比手法,把“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进行对照,将相聚之乐与别后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②叠加“桃李”、“春风”、“酒”、“江湖”、“夜雨”、“灯”等典型意象(选用一些名词物象),创造了相聚之乐与别后相思之苦的独特意境,令人回味无穷。(4分。

答出一点即可)

2)①从持家、治病(治国)、读书三个方面。②表达了对黄几复清正廉洁、长于治国、好学不倦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其不被朝廷重用表达了婉惜。(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

1)“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仔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1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和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2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扁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赏析]:诗从怀古开始。西山崇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之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醒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

俯视沙滩,许多白鹭闲适地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于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4、[答案]

1)(3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罔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出了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情绪的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

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

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感叹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赏析]:前两句写景。淅淅沥沥的小雨好象细丝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赖落花满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抒发了作者惜春与伤春之感。后两句写作者的处境。哎,车马的踪迹再也不会延伸到这穷山僻壤之地,门前冷落可以捕鸟了。

鸟儿已经快睡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的稀疏起来,自己还是掩好了门,回家吧。叙写了作者因反对和议,触怒秦烩,被贬斥回家后的冷落之境,而“自掩门”又在叙事中抒发了作者坦然傲岸的胸怀。

张罗地:指门前可以张网捕鸟的地方,形容无人经过,门庭寂寂。

5、[答案]

1 a2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3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赏析]此诗是一首重阳节赠诗,通过离愁别绪的倾诉,表达了岁月无情,年华老去,壮志无成的愤激心情。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

短短一首重阳之作,诗人怀挚友,发豪情,表达爱国尽忠的诚心,抒发忘我报国的志向,其一腔爱国热血,汹涌澎湃,悲壮激昂,撼人心魄,动人魂灵!

顾诗在清代评价很高,沈德潜说:“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

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此《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很好地体现了其诗风。

6、[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赏析] 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

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

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9、[答案]

1)(3分)1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2 对偶,如。

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3 比拟, 如说新月“学”扇。

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山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

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10、[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之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他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他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他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诚然,词人没有写他“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他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11、[答案]

1)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给予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 比喻。1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2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太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二个风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风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入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二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是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于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风,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目,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目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愼徽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登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舒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晴点诗意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分胜负,乃称《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崔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陵吊古之作,里弄诗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诗歌鉴赏 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人们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答 写早春之景,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通过视角变化,并用 如酥 为喻,突出春雨的...

诗歌鉴赏三答案

1 解析 这首诗以漂泊 思归为内核,在表现上,前四句写景,第。五 六句通过 惜 表现出对眼前夜景的喜爱。第七句交代了原因 自己漂泊在外。抓住这几点总结即可。答案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 开门惜夜景 惜 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

诗歌鉴赏之二 答案

8 答 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求。9 答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 天真纯洁 感情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