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结构流程

发布 2021-05-31 09:08:28 阅读 1536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结构。

小学课文一般为2课时,对篇幅稍长的精读课文应结合学情,可以用3个课时完成,各课时大致流程为:

第一课时:读书、识字、写字。1、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阅读教学导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灵活选择导入方法。如情景导入法、事物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谈话导入法、直接导入法、释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阅读导入方法应根据教学对象、内容、时间,注重导入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青海某农村小学的第一课时导入时说:“这篇课文呀最难读了,昨晚我连续读了5遍还是没有读通顺,现在请同学们也读5遍,再与老师比试比试怎么样?”其效果不言而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重点落实识生字词,对生字词,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识字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其基本流程是: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再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同伴帮助)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检查交流识字(注意课文中生字、多音字和易受方言影响错读的字及轻声的读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段落。必要时教师一定要范读。重点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注重引导、示范,循序渐进,使语文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能通读课文。其基本流程是: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同伴互读、评价——自由通读课文——检查、交流、展示、评价、指导。

4、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落实巩固识字,举一反三;动手写字,正确、美观。注意写字兴趣、态度、习惯培养。

其流程是:对“识字”再次巩固检查——对“写字”(落实“四会”)重点指导——检查、展示、评价。写字时间不易过长,5—7分钟为宜;数次不易过多,3—5个即可。

5、理清文章的条理或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中高年级)。6、指导学生写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理解应用。1、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根据第一课时教学情况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灵活选取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方法。如继续指导没有写完的字、听写、组词说话、检查朗读情况、设疑问难等。2、精读课文相关句段,了解词语、句子、段落的意思,感悟其蕴含的含义。

主要目标是:以读为主,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主要内容。其流程:

一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问题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的,也可以是引导学生提出的。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事、过程、结果),怎样写的。

二是围绕疑难问题,细读课文。明确课文中要了解的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读,了解词句意思,主要把握新词或新句式、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引申含义的词句。三是明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抓课文内容和重点词句品读感悟。3、针对各结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其语境,说它的美妙之处。如果说上一环节是对课文词句、段落的细读感悟,那么这小节就是对课文整体的熟读、品读、欣赏读,读出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围绕课后训练题分步进行技能训练。5、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及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中高年级)。

如指导学生查阅与本文有关的读物、资料、信息,填写或叙说课文中的某一空白、人物对话,对课文或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仿写某些句式、段落,说说读后感受,根据课文描写组织表演等。1、回顾总结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从重点语段中品评作者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填写或叙说文中某一空白或情节。4、创设情境仿写一个或几个句子及片段。

小学语文课堂结构改革初探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主宰课堂 教师唱主角 学生当配角,教师主动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我认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着眼点应是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地位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知识扎实 智能发展 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因此,下面就课堂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日常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实践意义成为了摆在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这一特殊意义,体现新课改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摘要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拓展创新的空间,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然地融汇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同时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自由宽松 无拘无束的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创造的才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