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教案

发布 2021-05-20 15:53:28 阅读 1370

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

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

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

而我们的课文标题要求全面严肃。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五件事:1.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

2. 拒绝美国邀请;

3.对金钱的淡漠(自己合法稿费,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

4.对权位的不在乎;

5.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品读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敬业、朴实等。

3.钱学森为什么拒绝访问美国?

1、美国对他的政治**极大地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

2、厌恶当时的“出国风”。

3、维护民族和个人尊严,不崇洋媚外。

5、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

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毫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

写作特点: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3、夹叙夹议。

6、本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品味这篇。

课文的语言,从而感受纪实性文章语言的。

特点。叙述。

朴实的行文风格。

文中哪些句子直接点明了科学家钱学森的崇高品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叙述中夹杂议论,通过议论来加深印象、揭示实质——中心。

梁思成的故事。

本文叙事中包含感情,诗情与智慧相融于激扬的文字中,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感人的细节描写,或慷慨激昂的议论,或深沉智慧的思索,或动人的抒情,读一读,读出理解,读出你的情感。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3-7)写梁思成勘察山西应县木塔。

第三部分(8-13)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第四部分(14-21)梁思成保住了奈良。

第五部分(22-25)写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合作**。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是什么?

一是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为保护奈良做出的努力。

梁思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事或语句中读到的?

认真,务实,执著无畏,有理性和宽广的胸怀, 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兢兢业业,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真正有文化精神的人。

1.为什么“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这是对20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摧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也无他这样的人物而生出的深深的遗憾!

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副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1.他能诱发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他是人类文化遗产,他是有生命的物体,建筑是一门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

2.它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是全人类的结晶。

3.他是全人类的体现,如故宫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人民。

灵魂的具体内容是:

“建筑中所凝结的文化精神、科技智慧、情感意志等人类精神,所凝结的建造者的精神和生命。

4、文中有很多描写作者并没有亲自经历,很多地方采用了文学的想象和联想,可我们读来并不虚假,为什么?

1.因为作者注重了细节的真实,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一样,给人以故事的真实感。

2.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想象和联想。

5、有人说,既然是写梁思成的故事,就不应该写英国建筑历史学家的议论,对这些看法,你有什么认识?

让我们对建筑更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更深刻认识梁思成,他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仇恨,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简明。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主旨是什么?(提示:可从课文哪一段看出演讲的目的?)

明确:最后一段。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之作漫长的斗争。

感知文意。1、 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 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3、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4、 2、细菌无所不在;

5、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6、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7、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3、什么是寄生?“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吸收到它的身体里。”这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象具体化,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4、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5、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明确: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主题: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病毒寄生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助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3、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试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

读了本文,你觉得哪些地方改变了你对细菌的固有认识?或者哪些地方使你有所感悟?把这些地方划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悟。

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

细菌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竟如此紧密!从数量上看,细菌不知要比人类强大多少倍,可以说,我们生活在细菌的包围之中。当然,这种包围对我们并没有多大伤害。

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哪是一只鸽啊,那是一个飞行的动物园。

一只鸽如此,一个人何尝不也是这样。我们的头发里有细菌,我们的衣服上有细菌,我们的肠胃里有细菌,看到一个人在走,就好像一个动物园在走——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苏教版八下语文教案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 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3 学习本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在世界建筑长河...

八下语文《海燕》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 八年级语文课题 海燕 教学目标 1 理解 海燕 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2 进一步学习象征 映衬 对比等写作技巧。教学重 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2 学习象征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海燕 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

八下语文《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课题 海燕 教学目标 1 理解 海燕 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2 进一步学习象征 映衬 对比等写作技巧。教学重 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2 学习象征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海燕 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