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下教案

发布 2021-05-20 15:33:28 阅读 711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学设计。黄坑中学龚燕荣。

2023年2月。

第六章《电压电阻》

第一节、电压。

三维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设想:电压的理解和电压表的使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思路:引导——启发——实验(边学边实验)。

教学器材:电源(三节干电池v小灯泡两只、开关一个、导线、电压表一只(按25组准备。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由电流的形成以问题的形式引入: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是什么使它发生定向移动的?→引出电压这个物理量。

合作**:由生活经验感知电压大小对电流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电压的作用。

说出一些常见的电压值,知道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符号:u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指导学生阅读p6“电压表使用说明书”,逐点讲解电压表的使用。并逐点讲解如果不按说明书使用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串联在电路中、正负接错等)

动手做:测量l1、l2的电压,分别记在图边(教师巡视)

u1= v;u2= v; u= v

测量电源电压,并注意,串联后的电压与各节电池之间的关系。u1= v;u2= v u= v。

反馈:a、u=220v= 0.22*103 kv= 2.2*105 mv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 v,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 v。

c、两节电池串联使用电池组的电压是两节电池电压之和。

知识拓展。为什么用了一段时间后的手电筒,灯泡没有开始亮?

深夜灯泡特别亮,原因是什么?

有一只蓄电池的正负标志已模糊不清,但仍能向外供电,某同学用电压表来判断它的正负极,方法是:将电压表与蓄电池并联,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方向,若指针向反方向偏转,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是蓄电池的负极。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教材练习p8 t。

课本后作业p9 t5。

教学后记:第二节、**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学生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如实记录、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设想:重、难点在于体验科学**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何激发主动**意识,引导**设计。

基本思路:以实验**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

教学器材:2.5v,3v,3.8v小灯泡各一只、开关一只、电源(干电池两节)、导线、电压表一只。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回忆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引出**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

简单回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熟悉**过程的几个环节。(讲解科学**的一般规律,为新课作铺垫):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论证实验方案。(要分别画出电路图,才能进行实验)

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要及时记录数据,要换灯泡(或加减电池)进行多次实验)

抽几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对一些有误差的数据要作出说明。对一些错误的数据要分析清楚产生的原因。

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在实验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思考“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又是怎样的?”

反馈: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分的电压的和。写成公式为u=u1+u2;

一种彩色灯光的额定电压是36v,要接在220v的电路中,至少串联7个这种灯泡。

**小结:通过实验**,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从中学到了**的一般方法,熟悉了**的几个要素。

知识拓展:一玩具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压为6v,可用4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

灯l1、l2串联,合测得灯l1的电压为2.5v,两灯的总电压是4.5v,则l2两端的电压是2v。

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的练习,并预习“**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教学后记:第3节**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的接法和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的技能。

提供环境,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科学**,从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领会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设想: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放开思维,完全自主地设计**实验,领会**的方法。

基本思路:依照前面“**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实验**。

教学器材: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电压表一个。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回忆“**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结论,引出问题: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怎样的?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让学生仿照前节内容,设计实验,大家共同分析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选取一两组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及时作好数据记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实验,尽量减少误差。

抽几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规律,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评价所抽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分析有误差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

小组交流,实验中的新的问题,由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

反馈: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写成公式为:u1=u2=u3.

**小结:通过**,得出了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体现到成功的喜悦,领会了科学**的方法。

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内容。完成课本上小制作p13 t3;

完成课本作业p13 t2。

教学后记:第4节电阻。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设想:重难点应该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基本思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以实验为主,进行**性学习。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简单回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然后以实验引入新课,(同样是导体,为什么有时灯泡亮些,接不同的导线,灯泡的亮度不同)

电阻概念教学:

1)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

符号:r;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什么不关?学生讨论,用演示仪演示,由学生感知与长度有关,还与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d、温度。学生阅读:13页**,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最有效。

反馈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ω

2)在常温下,有粗细长短相同的铜、铝、银、铁四根导线,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其中电阻电阻最小的是( )

a、铜导线 b、铝导线 c、银导线 d、铁导线。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完成课本作业p17 t

教学后记:

第5节变阻器。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通过观察实验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教学设想:1、 重难点应该是:理解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大小的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 基本思路:采用启发式教学,3、 引导学生思维,4、 以实验为主,5、 进行**性学习。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

教学设计:1、 教学流程:

1、 简单回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分析,3、 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4、 最有效。

5、 介绍各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如何判断电阻的增减。

6、 学生实验,7、 体验:滑动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反馈练习:8、 如图所示,9、 将a、d端接入电路中时,10、 当滑。

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将变大,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小。

11、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

12、 p21 t1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七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教学设想:1、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2、 做好实验。

3、 教学思路:通过实验,4、 通过数学方法,5、 正确分析数据,6、 归纳得出实验规律。

八下物理教案

八下物理复习教案。26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27.天平的使用方法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 米3 计算公式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

八下物理教案

6.1 怎样认识力。一 教材分析。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 力 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 力 研究 力 运用 力 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

实验物理教案八下

2013 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分组实验教案。刘芳。分组实验一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课标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弹簧秤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二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 概括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支将化应用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