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中医内科中医执业考试整理笔记

发布 2021-05-12 07:55:28 阅读 7389

第一章肺系疾病。

1.1感冒。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较普通感冒重。

3.病程一般3-7天,普通不传变,时行少数传变。

4.四季皆发,冬春为多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放败毒散。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咳嗽。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

1.咳嗽、咯痰。

2.外感或内伤。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1.3哮病。

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1.可有家族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诱发。

2.反**作性。

3.先兆(鼻痒、喷嚏、咳嗽、胸闷)。喉中哮鸣音,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如常或稍感疲劳纳差。但日久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喘脱。

发作期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1.4喘证。

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为主。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病史。遇外感劳累诱发。

实喘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1.5肺痨。

具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1.与肺痨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明显消瘦为主要表现。

3.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纳差,形体逐渐消瘦。

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二章心系疾病。

2.1心悸。

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1.自觉心搏异常,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脉象见数、促、代、结、缓、沉、迟等。

4.由情志刺激,劳倦、饮酒、饱食而诱发。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悸,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和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2.2胸痹。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数秒或数十分钟缓解。重者痛剧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猝死。

3.中年以上多见,常因情志,劳累,暴食,感寒诱发。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2.3不寐。

连续3周以上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头痛、头晕、健忘、心悸、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经各项检查除外影响睡眠的器质性病变。

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2.4痫病。

反**作性神志异常的病症。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扑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

1.均发但儿童青春,青年期多发。可有家族史。由惊恐,劳累,情志过极诱发。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

4.发作前有眩晕,胸闷先兆。

5.醒后如常人,反**作

6发作期脑电图示对称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

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痰火扰心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第三章胃肠疾病。

3.1胃痛。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2.常伴上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3.中青年居多,反**作史,诱因。

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淤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3.2呕吐。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食物从口中吐出)

1.新起或久病。

2.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久病不愈病史。

实证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虚证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3.3腹痛。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

1.急性或慢性。

2.相关**。

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证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淤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细目一 概述。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细目二 病机。一 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内因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素体阳虚。外因 外感时邪。二 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腹痛寒热虚实病机 寒邪凝滞,阳气不运 湿热内结,气机阻滞 食滞中焦,升降失司 肝气横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厥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厥证。细目一 概述。一 厥证的概念。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 失。病情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蹶不复而。导致死亡。二 厥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 病机。一 气厥 血厥 痰厥的常见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痉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痉证。细目一 概述。一 痉证的概念及源流1.痉证的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 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 痉 2.痉证的源流。金匮要略 明确了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临证指南医案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二 痉证与西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