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诊断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二、问诊:关于寒热的重点:
1、风寒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恶寒重、发热轻。
2、风热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
3、伤风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发热轻而恶风。
4、里实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但寒不热。
5、里虚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畏寒不热。
6、里实热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壮热。
7、阳明实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日晡潮热。(申时pm:3-5时)
8、阴虚发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
9、微热(低热)的主要分类——气虚;阴虚;血虚。
10、郁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具有情志因素。
11、疟疾发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寒热往来。
12、少阳病发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寒热往来——病机为‘半表半里’。
关于汗的重点:
1、自汗——气虚;阳虚——自汗时出,活动尤甚。
2、盗汗——阴虚;血虚——入睡汗出,醒则汗止。
3、绝汗——亡阴;亡阳——病情危重,大汗不止。
4、战汗——正邪相争——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病情的转折点。
5、头汗的基本病机分类——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蕴结;虚阳上越。
6、手足出汗——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热盛;脾虚湿盛。
7、半身出汗的特点——汗出自健侧。
关于疼痛的重点:
1、区别疼痛的性质:胀、刺、冷、热(灼)、重、酸、绞、空、隐、窜。
2、阳明头疼——前额连眉棱骨。
3、太阳头疼——后头连项。
4、少阳头疼——两侧头疼。
5、厥阴头疼——颠顶头痛。
6、胁痛——责于肝胆。
7、胸痛与真心痛的区别——疼痛剧烈,‘手足青至节’(寒邪)。
8、区分胃脘、腹疼痛——前者为心下;后者为脐周。
头晕的重点:区分肝阳、湿热、气虚、阳虚、痰热、肾虚、瘀血。
心悸的类型:心胆气虚;心阳不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脉闭阻。
耳鸣的类型:耳鸣如蝉——多虚证。耳鸣如潮——多本虚标实。
目眩,既‘眩晕’——视物旋转。
目昏,既‘目暗’——视物昏暗不清。
了解失眠与嗜睡的临床定义。
关于饮食与口味的重点:
1、了解口渴欲饮、口渴不欲饮、口渴但漱不饮、口渴多饮的临床特点。
2、消渴病的主要特征——三多一少。
3、了解食欲减退、厌食、饥不欲食的临床症状区别。
4、消谷善饥——消渴病特征之一。
5、口味的分类:淡、甜、酸、苦、涩、咸。
6、口中粘腻不爽——以湿邪为主的临床表现。(湿热;寒湿;痰热。)
关于二便的内容: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
2、便血与脓血便的区别——后者脓中带血。
3、里急后重——便前腹痛,便意急迫,**重坠,便后不爽。
4、便溏不爽——大便如酱,便后自觉未排尽。
5、小便频数——小便次数增加,但总尿量不一定增加,甚或减少。
6、膀胱湿热——临床常见小便频数,伴随尿急、痛,色赤。
7、癃闭——‘癃’为小便点滴而出,‘闭’为小便艰涩不出。
8、余溺不尽——小便后自觉未排尽,但不能排出。
9、失禁——小便不自觉排出。
10、遗尿——小便急切,不能约束。
关于经带的内容重点:
1、了解月经的正常周期,行经期的规律特点。
2、区别月经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的时间特点,临床症状特征。
3、了解月经过多、过少的主要临床病机。
4、崩漏——量大为崩,量少为漏,非经期而至。
5、闭经——冲任不通;血海空虚,导致月经不行。
6、白带与黄带——白带多为湿;黄带多为湿热。
三、望诊:关于望‘神’的重点:了解‘得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症状区别。
面色的望诊重点 :
1、常色的特征:明润;含蓄。
2、客色——指常色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微小变化。仍属于正常范畴。
3、熟悉‘五色’所对应的五脏所主关系,按照五行规律对应其所犯病邪。
4、“望色十法”的对应关系:
浮——沉——轻——浊——微——甚——散——抟——泽——妖。
表——里——阳——阴——虚——实——新——久——轻——重。
望形态部分的重点:
1、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见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马钱子中毒。
2、中风与癫痫的区别——后者醒后如常。
望头面五官的重点:
1、小儿囟门闭和期为6个月左右。
2、了解‘囟填’‘囟陷’‘解颅’的临床症状特点。
3、解颅是小儿佝偻病的主要特征。
4、小儿“五软”——头软;项软;口软;手足软;肌肉软。
5、小儿“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6、面肿:多责之于肺、脾、心、肾。
7、熟悉“五轮”学说:
风轮——肝——黑睛。
血轮——心——两眦。
肉轮——脾——眼睑。
气轮——肺——白睛。
水轮——肾——瞳人。
8、瞳孔缩小:乌头碱、有机磷类中毒。
9、瞳孔散大:五风内障;青盲;杏仁中毒,或病症危重。
10、‘胞垂’:又称‘胞睑下垂’、‘睑废’,西医称‘眼睑脱垂’。责于脾肾,属痿证范畴。
11、口噤——口闭不开。口撮——口唇紧闭。
12、区别‘咽喉红肿’‘咽喉溃烂’‘咽喉伪膜’的临床特征。
望躯体的主要内容:
1、瘿瘤:颈部喉结处肿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痰气互结。
2、瘰疬:颈部侧面结节如串珠。(淋巴结节)——痰火互结。
3、颈脉怒张:责于心血瘀阻;肺气壅滞;心肾阳衰。
4、区别四肢‘抽搐’、‘拘挛’、‘颤动’、‘蠕动’的病证区别。
望**的主要内容:
1、斑疹——斑:色斑,不突出**。疹:突出于**的斑。
2、区别‘白(培)’‘水痘’‘湿疹’的症状与病症的异同。
3、痈——阳证,红肿。疽——阴证,漫肿。
4、疔——如‘钉’,根深如钉。多发颜面、手足。
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
1、熟悉小儿指纹的‘风’‘气’‘命’三关的部位、定义,和诊察手法。
2、熟悉“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的含义。
四、望诊舌象:
重点:1、舌质——辨五脏,主血分。舌苔——辨六腑,主气分。
2、舌尖——上焦。(心、肺)
3、舌中部——中焦。(脾、胃)
4、舌根——下焦。(肾)
5、舌两侧——肝胆。
6、正常舌质舌苔的标准——‘淡红舌,薄白苔’。
7、了解正常舌象的胃气旺盛;气血充盛;脏腑正常的表现方式。
8、掌握‘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特征、主病。
9、了解‘老舌’与‘嫩舌’的主病。
10、了解‘胖舌’与‘瘦舌’的病机区别。
11、掌握‘点刺舌’与‘裂纹舌’的病机异同。
12、了解‘齿痕’的产生机理——水湿。
13、了解‘痿软舌’与‘强硬舌’的临床特征、病机区别。
14、了解‘颤动舌’(肝)与‘吐弄舌’(心脾)的所主脏腑。
15、了解舌下络脉(左金津,右玉液)的主要临床症状特点。
16、熟悉常见舌苔中‘厚苔’‘薄苔’的所主病证。
17、熟悉常见舌苔中‘润’‘燥’‘腐’‘腻’苔的所主病证。
18、剥苔——又称为‘地图苔’——胃气虚衰。
19、了解‘真苔’与‘假苔’的临床意义。
20、熟悉常见舌苔颜色中‘白’‘黄’‘灰黑’苔色的所主病证。
21、掌握舌质与舌苔的单独分辨与综合分析能力。
22、舌诊的意义包括:判断正邪;辨别病性;推断病位;分析病势;判断预后。
五、闻诊:重点:
1、了解‘太息’‘谵语’‘郑声’的含义、临床表现。
2、了解失音与音哑病症中‘金实不鸣’(实证)与‘金破不鸣’(虚证)各自的所指病症。
3、区别哮与喘的临床症状特征,掌握辨别两者的异同点。(哮必兼喘,喘未必哮。)
4、熟悉‘短气’与‘少气’的区别以及临床所主病证。
5、了解呕吐物的临床意义,了解‘呕’与‘吐’的区别。
6、了解‘呃逆’与‘嗳气’的区别。(打嗝;返酸)
7、熟悉‘病室气味’与病症的辨别:臭气——瘟疫。腐臭——疮疡。氨气——肾衰。烂苹果——消渴。大蒜——有机磷中毒。
六、脉诊:重点:
1、了解‘高骨定关’的含义,掌握寸口脉的布指方法。
2、了解‘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的含义。
3、古籍中形容脉象正常的描述——‘有胃’‘有神’‘有根’。掌握这三个名词的含义与描述方式。
4、《脉经》——24种脉象。《濒湖脉学》《三指禅》介绍了27种脉象。
5、现代临床应用的脉象为28部。——源于《诊家正眼》。
6、了解28部脉象的六种分类归属关系。[以十五规划版教材为准]
7、掌握六大脉象类别的脉象特点。
8、了解28部脉各自的特征,所主病证。[以十五规划版教材为准]
9、了解小儿平脉‘软’而‘数’的特点。
10、了解诊小儿脉的‘一指定三关’的诊脉方法。
七、按诊:重点:
1、了解按诊所包括的‘触’‘摸’‘按’‘叩’手法。
2、了解按‘虚里’(心尖搏动点)的方法。
3、了解按‘虚里’的搏动‘微弱’与‘洪大’的主病。
4、了解按脘腹的基本内容。
5、了解按肌肤的基本内容:诊断寒热;润燥滑涩。
6、按肌肤时久按始热——属于郁热而身热不扬,主湿热蕴内结。
八、八纲辨证部分重点:
1、八纲以阴、阳为总纲,辨疾病证属;表、里辨病邪深浅;寒、热辨病邪性质;虚、实辨正邪关系。
2、掌握阴阳辨证的方法,熟练运用阴阳性质对病历症状进行分析。
3、关于表里辨证的要点:
发热恶寒——表证。——见浮脉。
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里证。
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
4、辨寒热中的要领——“寒证喜温;热证喜凉”、
“寒证舌淡;热证舌红”、
“寒证苔白;热证苔黄”、
“寒证脉紧;热证脉数”。
5、辨虚实中的要领:‘邪气盛而正气不虚——实证。’
‘正气不足——虚证。’(某些教材中指出‘正气亏虚,邪气不著’为虚证是错误的感念。)
中医诊断笔记
一 中医诊断原则 整体审察 诊法合参 病证结合。二 问诊 关于寒热的重点 1 风寒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恶寒重 发热轻。2 风热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发热重 恶寒轻。3 伤风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发热轻而恶风。4 里实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但寒不热。5 里虚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
中医内科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 头痛 恶寒 发热 全身不适 脉浮为其特征。一 实证。1.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二 虚证。...
中医内科笔记
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银翘散。3.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新加香薷 香薷散 香薷 厚朴 扁豆花 加金银花 连翘。参 紫苏叶 葛根 人参 前胡 法半夏 桔梗 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