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预习作业 十一

发布 2021-05-05 17:05:28 阅读 9847

2010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班别姓名学号

一、复习作业。

游褒禅山记》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褒之庐冢也( )

3.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 )之也 4.有碑仆道( )

5.其文漫灭6.独其为文犹可识。

7.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8.盖音谬也( )9.而记游者甚众( )

10.有穴窈然( )1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13.而其见愈奇( )14.有怠而欲出者( )15.盖予所至( )

1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7.火尚足以明也( )18.则或咎其欲出者( )

19.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夷以近( )

2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2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3.于人为可讥( )

2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5.何可胜道也哉( )

2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1.夫:(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2.其:(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而予亦悔其随之( )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其孰能讥之乎( )

3.于:(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于是余有叹焉( )

4.然:(1).有穴窈然( )2).然视其左右( )

5.以:(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 )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火尚足以明也( )5).夫夷以近( )

三)、课文理解。

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对第三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二、预习作业。

与尹师鲁第一书》点注: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 )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 )出城,而还( )言不见舟矣。其夕,及( )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 )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

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

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 )否?六郎旧疾平( )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

昨日因参( )转运,作庭趋,始( )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 )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 )直( )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 )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

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 )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 )在世间,相师( )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 )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 )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 )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

有义君子在傍( )见有就死,知其当然( )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 )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 )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

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 )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 )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 )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 )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

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 )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答案:一.舍:居住。 2.庐冢:房舍和坟墓。 3.阳:山南为阳。名:命名。 4.仆道:倒在道上。

5.文:碑文。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6.

文:文字。识:

辨认。 7.言:

读。 8.谬:

错误。 9.记游:

在游览出题字留念。 10.窈然:

幽暗深远的样子。 11.穷:

尽,达到尽头。 12.拥火:

举着火把

13.奇:奇特。

14.怠:懒惰,指懒于前进。

15.盖: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

16.十一:十分之一。

17.明:照明,用作动词。

18.咎:责怪。

19.极:尽情享受。

20.夷:平坦。

21.瑰怪:瑰丽奇特。

非常:不平凡。观:

值得观赏的景象。 22.相:

辅佐,帮助。 23.讥:

嘲笑。 24.谬:

弄错,作动词用。名:弄清真相。

25.胜道:说清楚,说明白。

26.所以:……的缘故。

深思:深入地思考。慎取:

谨慎地采取。

二.夫:(1).

发语词,不译。 (2).代词,那些。

2.其:(1).

指示代词,那。 (2).人称代词,它。

(3).指示代词,那些。 (4).

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自己。(5).人称代词,他们。

(6).反问语气词,岂,难道。3.

于:(1).介词,在。

(2).介词,对。 4.

然:(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连词,但是。 5.

以:(1).因为。

(2).和“上”连用,表方位的界线。 (3).

相当于“而”,表修饰。 (4).用来。

(5).而且。 (三.

d 2. c

与尹师鲁第一书》点注: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到……去)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老仆人)出城,而还(回来)言不见舟矣。其夕,及(等到)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被欺骗)。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有德行有礼节),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启程往西去)。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经过)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

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怨尤,责难)否?六郎旧疾平(痊愈)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

昨日因参(参拜)转运,作庭趋,始(才)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手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博取)直(忠直的名声)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不了解)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

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安慰)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遍布)在世间,相师(模仿)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互相)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叹息)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处以极刑的刑具),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趋向,奔向)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

有义君子在傍(旁边),见有就死,知其当然(应当这样),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令人感到诧异、惊讶)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假如)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

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提升自己的道德)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等到)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感动发愤)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以大事自负,不拘小节)。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更加谨慎做好本职工作),无饮酒。

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勤于政事),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第十一课预习作业

班级组名姓名。完成项目学习目标。课名。出处。1 积累 狼藉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等词语。2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3 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疏解字词1 正确书写并注音。2 解释重点词语。3 连词成句。合作 1 第一段提出 征服自然 的口号正确还是错误,从那些文字看出来?2 ...

复习预习作业 一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1 人非生而知之者。2 惑而不从师。3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 则群聚而笑之。5 如是而已。6.也。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其可怪也欤。三 课文理解。1.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2...

《蚂蚁》预习作业

共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型 预习。流程 1 导入 2 读学习目标。3 熟悉课文,完成自主 先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3题。预设 1 可以是一只执著的蚂蚁,从它身上读懂了做事要认准方向,坚定信念。2 也可以是一只幸福的蚂蚁,从它身上我读懂了做人要品味幸福,知足乐观。学习目标 1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