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作业。
1、 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吗?
答:(1)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管理作为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化和生活等方方面面。②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规模资源,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必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
管理即是对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协调。③管理是一个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它离不开机制的作用。④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⑤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⑥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虽然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管理者的素质与组织的运行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2)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人类社会存在各式各样的组织,其使命、目标和性质不尽相同,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原则方面看,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又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因此。
管理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 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管理的效率,指管理活动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如果对于给定的输入能够获得更多的输出,或者对于较少的输入可以获得同样的输出,都意味着管理效率的提高,因为管理者拥有的输入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须关心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即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追求效率意味着使资源成本最小化。管理的效果,指管理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即效果反映的是管理活动的结果,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即认为他们是有效果的。(2)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管理活动既要追求效率,又要追求效果,即要努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
3、 简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答: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
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4、 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
答:管理理论是以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为基础,按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概念、思想和结论。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是:
1)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为代表,以他们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以及“行政组织理论”为标志的理论体系,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形成的较为系统的、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
2)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行为科学为主要特点,其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戈、卢因、坦南鲍姆等。他们研究生产组织中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人的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思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首先是一些在战时采用的解决高度技术性问题的成果被用于管理,从而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
同时,战后又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新派别,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研究内容上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
5、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将管理活动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其中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首次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作为手段的近代分行科学方法。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1)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①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替代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③与工人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④管理部门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部门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2)任务管理原理①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即将一项工作分解成各种基本的组成部分,并做测试,然后根据其合理性重新进行安排,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同时还需对工具、机器、材料以及作业环境等与工作有关的所有要素进行改进并最终实行标准化。③差别计件工资制。在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出定额的基础上,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3)职能化的组织原理①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工人凭经验是不能找到科学的方法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和条件从事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必须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而所有的工人及部分工长只承担执行职能。
②职能工长制。对于工长对工人的管理,则实行“职能工长制”,即为了使工长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必须把管理工作细分化,使所有的工长每人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而工人则要从几个承担不同职能的工长那里接受命令。③例外原则。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例行的一般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件(重要的、未出现过的事件)的决策和监督权。(4)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求企业中劳资双方在思想上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双方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盈余的分配上,而应转移到增加盈余上,使盈余增加到如何分配盈余的争论成为不必要。
6、 比较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答: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优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典管理理论将人视为机器,工人被假定为“经济人”,决定工人积极性的是所给予的报酬的多少。
而行为管理理论的观点认为实际上并不如此,工人不是那种仅仅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心理需求。影响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人们的社会需要就是一种重要的因素,要满足工人的社会需要,在企业中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要的。(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机器,构成“无人组织”,以“合理合法权威”为基础的官僚体制有着严密的管理办法和组织体制,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忽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将组织视为一个封闭系统。
而行为管理理论认为在人们从事活动的正式组织中,存在着一种称之为“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结构。这些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乃是因为正式组织无法满足工人在情感方面的需要,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非正式组织对其不固定的成员有着很大的影响。
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完善正式组织,同时还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3)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分别有其自己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承担其固有的计划职能支持作业人员行使执行职能,使双方配合默契即可。而行为管理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注意组织的人际关系,强调作业的组合,有必要在各个管理层进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要理解逻辑与非逻辑的行为,通过倾听意见和信息交流来理解工人的感情状态,培养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之间维持平衡的能力。
总之,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包括它对时间和动机的研究。任务管理和分工协作的研究,相比较古典科学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对管理中的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7、 什么是决策?决策有哪些特点?
答:(1)决策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从若干可以相互替代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并采取行动的分析判断过程,由情报、设计、选择和实施等活动构成。
决策并非主观武断或盲目选择,科学的决策应当在科学、认真、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住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合理、可行的决断。正确的决策具有以下特点。(一)目标性这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可行性决策方案的拟定和选择,不仅要考察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组织决策应该在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结合研究和寻求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来制定。(三)选择性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四)满意性。(五)过程性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六)动态性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8、 计划制定过程有何重要意义?
答:计划系统是为在企业组织中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基本规范和体系。企业组织中的计划工作过程,不仅对计划担负者个人和部门有重要意义,对上级管理部门,对与之有协作配合关系的其他人和部门,对与计划承担者有业务联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计划制定工作对计划者个人或本部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②明确工作目标。
明确的工作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同时它也为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标准,因而对目标制定者有重要意义。③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这是落实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它包括活动的时空安排、资源配置、行动步骤和任务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2)计划制定工作对整个企业组织的意义。对企业组织来说,计划制定过程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理想的计划制定过程等于计划实现了一半。
许多问题都是在计划制定阶段解决的。①计划制定过程同时是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计划制定过程是事先在企业内部共享信息,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理解、配合关系的沟通过程。
这种沟通过程,是计划顺利实施的充分准备。②形成企业总体计划。正是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形成包含各部门、层次、个人作业计划在内的企业总体计划。
有了这样一种总体计划,集体化的共同协作才变成现实具体的活动,组织结构确定的基本框架才有了用武之地。③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计划承担者与上级管理者的相互作用,为管理者施加影响提供了手段。④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在不同部门间进行的协调和安排,可以从组织整体要求出发协调各部门的决策,使计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管理学原理题库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 10054 一 单项选择题。1 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b a.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2 管理的本质是 c a.是一种手段b.是一项职能。c.是活动或过程d.是一种资源。3 对于管理人员...
管理学基础题库
管理学基础题库 多选题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bc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2.关于高层 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
管理学基础 题库
一 单选题 每题1分 1是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a 计划机制。b 指挥机制。c 运行机制。d 监督机制。2 被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 的是 a 韦伯。b 法约尔。c 梅奥。d 泰罗。3 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的 关系。a 分工协作。b 制约。c 职 责 权。d 相互监督。4 马斯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