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有之。当人们组成群体要达到共同目标时,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国家、军队、企业、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等。
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因此,就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活动,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过程。
(2)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职能所构成,这些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类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比较上。
(4)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管理者应善于发现环境为组织提供的机会和构成的威胁。
2、管理的作用。
(1)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人们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都要预先进行计划,以确保行动的有效。
(2)组织。
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和资源、配备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监督组织运行等。
(3)领导。
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人,这就是领导,所以,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各种活动的过程。
(4) 控制。
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保证措施能有效实施,管理者要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3、管理的性质。
马克思对管理的属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北京安通学校。”
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社会属性 :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管理的特性。因为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是与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关系紧密结合的。我们在研究、掌握管理原理和规律时,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实践表明,不存在一个适用于古今中外的普遍模式。
4、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企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市场**销售给消费者,同时社会对企业也有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
(1)经济责任: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主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2)文化责任: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
(3)教育责任: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
(4)环境责任: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
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
意义: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发生变革时,可以应对社会变革的消极影响,降低或减少由于社会变革因素而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
加速我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悉的步伐。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1)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企业社会责任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要求。
(3)企业社会责任是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
二)管理者。
根据我们对管理涵义的理解,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实现组织目的的人。具体地说,就是在组织中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人。虽然这些人有时也要完成一些具体工作,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整个组织或分支机构的目标,并创造出一种能诱导其他人参与工作的良好环境,有效率的实现组织目标。
首先管理者不同于操作者。操作者是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作业工作的人。例如,汽车装配流水线的装配工人,餐厅中制作菜肴和食品的厨师,商业卖场的售货员、学校中授课的教师,医院中为病人看病的医生等。
这些人处于组织中的最基层,被称为作业层,不具有监督指挥他人的职责。
1、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年代,一些研究者从领导者行为和管理者实现活动的角度来**“管理者干什么”的问题,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影响,为后来的学者所推崇。明茨伯格通过对总经理的工作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正式权威和特殊地位产生了人际关系工作中的角色;获得信息独特地位的信息传递角色和与决策相关的工作角色**北京安@通学校。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履行的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的角色。它设计管理者与其他人的关系。作者认为包含三个具体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这一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从事本部门或组织中礼仪性和象征性的活动,如作为学院院长出席学生的毕业典礼,作为企业经理参加颁奖仪式等。他们都在扮演挂名首脑的角色。而领导者则是指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是指挥领导他人,这一角色包括招聘、激励、培训、奖励和惩罚员工等。
这一角色在组织内部的作用极为重要。联络者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人群中充当联络员。明茨伯格把这种角色说成是与提供信息的**接触,这些**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
例如,人事经理从销售经理那里获得信息属于内部联络关系,而人事经理与外部的人才招聘机构发生联系时,他就有了外部联络关系。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从外界收集和接受信息。管理者在信息传递方面也扮演了三种角色,即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通过各种公众**或与他人谈话来了解公众兴趣的变化或竞争对手的情况,被明茨伯格称为监听者角色;而向组织成员传递信息,就是传播者的角色;当他们代表组织向外界表态时,这类管理者就扮演着发言人的角色。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扮演决策指挥者的角色,是指在组织各层次中拥有决策指挥权的管理者。他们的基本职责是负责组织或组织内各层次的全面管理任务,拥有直接调动下级人员,安排各种资源的权力。通常指各管理层的“一把手”。
明茨伯格在决策角色中又划分出四种类型。一是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发起和监督那些改进组织绩效的新项目;二是作为局面驾驭者,管理者采取纠正行动应付那些未预料到的问题;三是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源的责任;四是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他就扮演着谈判者的角色。
2、管理者的层次。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
(1)高层管理者。指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有权分配组织中拥有的一切资源的管理人员。在西方,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一般是指ceo,即行政首长(又译首席执行官),coo即业务首长(又译首席经营负责人)及cfo即财务首长(又译首席财务负责人)等。
在我国工商企业中的经理、厂长,学校的校长,医院的院长等都属于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指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以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和计划的人员。大公司的地区经理、分部(事业部)负责人、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等都属于中层管理人员。
(3)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人员。具体指工厂里的班组长、小组长等。
3、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人员由于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不同的管理岗位,其发挥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但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是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人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技术与方法的能力。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例如,在企业中,工程师、会计师、广告设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等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
但在组织的管理中,是指管理者掌握或熟知某一专业领域的技能,并能运用其有效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者要根据这方面的技能来从事管理工作。
(2)人际关系技能。
管理者要指挥协调他人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好的人际技能,能够有效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善于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信心、能力完成艰巨的任务。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并与他人共事与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含内容比较多,诸如管理者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其人际技能的发挥。因为管理者除了领导下属人员外,还得与上级领导和同事打交道,得不断运用沟通、说服、激励等各种手段和方法调动相关人员有效开展工作,完成任务。
可以说,不论是哪一管理层次的管理者,掌握良好的人际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特别是对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战略方向的把握及判断力,具体地说是指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势和内在风险的能力。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要求管理者能够站在一定的组织高度,从组织的整体角度理解和促进组织的运行,能够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
因此,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复杂,越需要其概念技能。
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应掌握和应用的技能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讲,高层管理者主要应掌握概念技能,能很好地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有清晰的把握和准确的定位,使组织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是在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则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技能,他也没有条件站在组织的全局的高度把握或关注组织的方向性问题,但是要在基层的作业环节有效带领团队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研究表明,不论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管理者对他们同等重要的就是人际技能。
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有关高级经济师作用
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有关高级经济师作用。想要了解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的小伙伴赶紧来看看吧!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 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是什么。有关高级经济师的作用 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1.研究生学历 学位 取得经济师 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下同 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
高级经济师复习
第二部分管理学原理 客观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组织职能的任务是 b a 确定组织未来要实现的目标b 使计划方案落实于实际工作c 使组织成员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d 检查组织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要求。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组织职能。组织职能通过分类 组合,建立一...
评高级经济师工作总结高级经济师工作总结
作总结范文。一 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1992年任团体公司经营办副主任,协助经营厂长调和各经营部分间和经营与生产部分的联开工作。1997年被任命为团体进出口处处长,主要负责团体公司所需原料 设备的进口和主要产品 的海外业务拓展工作,同时兼顾团体与相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