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发布 2021-03-20 17:05:28 阅读 6465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习要求:

1 、了解语文、语文课程、理念的概念。

2 、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地位。

3 、理解并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一、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认识:

语”是指语言;“文”,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也有人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语文课程应是指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以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由“教师”与“学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文本和成果。它是以语文学科知识、语文生活经验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几要素整合,构筑的具有动态性和创生性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刻而全面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表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2 、人文性

一般来讲,“人文”与“人性”、“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常常通用。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类的终极目标,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没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也没有离人文性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语文。

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不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一、纵向整体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体考虑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大纲小学、初中分开的状况。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义务教学的责任和要求。义务教育是**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目标也是**对社会对公民的承诺。这是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在这门课程中的责任。

**应尽力帮助学习者达到这样的目标,为学习者达到这样的目标创造各种条件。

整体设计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教学目标在每个学段都保持合适的梯度,避免小学、初中脱的状况。

二、横向的协调性

1 、追求综合化

五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对综合化的追求,这有利于增强目标之间的协调性。

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因为二者关系特别密切,也有利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

听与说整合成口语交际。

专门设“综合性学习”。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增强时代性

以现代意识统整目标,使各块目标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化的要求,统一协调各块目标要求。

如,在不同的板块提出以下方面的目标:略读和浏览;搜集处理信息;电脑输入汉字;提出阅读、书写、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自己的体验、有独到的见解,等等。

3 、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各个板块的目标协调一致,以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不同板块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目标,具有条件或因果关系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如汉语拼音与识字,识字与阅读、写作,写字与写作,阅读与口语交际等等。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考虑各种能力水平的协调。

同一目标出现在同一学段不同板块中时保持水平一致。如:普通话在汉语拼音、阅读、口语交际中都有所涉及,在同一学段,要求都是一致的。

板块之间相互渗透。如复述、讨论、交流等目标集中在口语交际板块,又散见在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中。

三、三维的交融性

新的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出发,增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构成了三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性。三个维度七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第三节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什么是语文素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这段话并未说明什么是语文素养。但表达了以下四层意思:语文课程的阶段性——九年义务教育;面向的对象——全体学生;目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而其中重点,也是难点,是关于语文素养的理解。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列数语文素养的内容:

1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3 )丰富的语言积累;( 4 )语感;( 5 )思维和语文能力;( 6 )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 7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同,但其核心主要包括: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相关的文化底蕴,这些因素的整合并且不断升华发展。

2 、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语文素养是以上诸多要素的整合,因此它的实现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身上“语文”的整体培养,而且要观照他“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实现途径,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应有:( 1 )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3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4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基础之上的崭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活动。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定性分组,自由组合小组),是小组或团队内一种任务定向的互助性学习方式。“集众人之长,解决个体困难。”

3 、**学习

**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的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之一,“过程与方法”实质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和发现的过程。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第二章教学设计概述

学习要求:

1 、理解设计的新理念。

2 、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3 、理解文本、文本解读以及文本解读包括的内容。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1 、教学

教学是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形成新的学习态度,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而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2 、设计

设计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它是“动态的,生成的,是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螺旋回环,不断提升的过程。”(周一贯)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责任制、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 93页。内容 小学三年级 数学 上册 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设计者 郝峰 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在1 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 ...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姓名 日期 2013 10 28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设计者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设置 理想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因此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制定学习目标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依据一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相关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第一学段的内...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评价 组织教学内容 实施教学 评价学生学习 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