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 2021-03-12 23:16:28 阅读 6627

《地理“学与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实验报告。

单位: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

实验人:组长:王焕。

组员:葛艳华聂艳春谢宏图。

实验时间)

地理“学与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阶段性实验报告。

1、课题提出背景:

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校也紧跟国家教育发展的脚步。本学期作为高二地理教师的我们,积极围绕新形势下的高考趋势,展开更为高校教学模式,以“三全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代表。

由于原来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如今的高考,在试卷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命题依据教学大纲,不仅要达到教学大纲硬性知识要求,增加应用性型题型,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试题打破了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科界限,体现了创新的导向。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考具有“低起点考查基础知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新的形势下高考的要求,教师要尽快抛弃以往的“独角戏”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创建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采用“三全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进入“学与思”高效课堂环境。通过实验,教法的改革,使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更为未来的社会劳动力思维以最好的发掘。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高效达到成绩的进步要求。

最终使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课题的内容:

“学与思”高校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就使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们地理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创新能力方面已有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我校以学校现状而实施“三全六学”教学模式背景下,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与思”就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①自学→学生自主利用导学案预习、归纳、指出重难点。

②互学→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质疑性问题进行讨论、**。③展学→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④导学→教师精讲重难点。

⑤测学→分层训练、当堂检测。⑥固学→反思总结。如此系统的学与教的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发散思维的锻炼和养成,从而培养学生会学习的目的。

3、实验假设:

1)、如果用“学与思”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双基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课堂结构,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为中心,全面评价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就会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生成新知识等方法取得最终从本质上使百分之90以上的学生能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成果。

进而推进我校提出的“三全六学”高效课堂模式。

2)、如果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不仅养成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更能培养自信心、进取精神、敢于冒险的勇气等。

4、实验对象和教师的情况:

确立高二14班、20班、21班、22班为实验班,2班、3班、9班为对比班。教师情况如下:

5、实验的准备工作及具体操作:

1)准备工作:

1、教师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的到来,我们深感知识的滞后、知识面的狭窄,王树生老师的“爱教育、重学习、抓基础、注能力、方法活、善创新”应该是我们努力学习的方向。前年我校又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继而又提高了对我校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我们也为了承担当前教育及教改实验的重任,也在努力研究、实验高效的教学理论。

也从一些如王树生《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王敏勤《和谐教学法》温恒福《创新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借鉴了很多宝贵经验。

2、学生方面。

我们主要是用两种不同的形式的教学方法授课,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习、谈体会,自己评价,最后得出“学与思”高效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学生说:“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老师‘孤军作战’,学生‘拭目以待’的作风,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提高我们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后我又做了动员,一个不会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人不会创新、没有独创能力难以立足于社会,大家从现在开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品质,自觉地、主动地寻求新知的好习惯。

使学生对教学的改革、教改实验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学生主动、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教改实验的顺利实施创设好的气氛,为教改实验成功奠定的基础。

2)、具体操作:

1、自学→学生按照导学案,自主归纳、总结重难点。让学生带着导学案上的知识框架,和**性的问题自主预习,通读课本上、教辅材料上的内容和知识要点,然后在老师有序地布置任务的情况下,阅读归纳知识结构。引领学生探寻知识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然后在进行更为系统的归纳、总结、概括,写出一节乃至一章的知识体系,并找出重点、难点。

开始学生归纳非常困难,只会罗列知识点,并且有时一节课才能完成这一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培养,使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还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2、互学→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质疑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进行互相学习,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还可专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在合作中**,在合作中解决。进行合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研讨进行互学,梳理知识脉络、交流学习体会、**并提出疑难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互学把教师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培养学生自己大胆质疑,**解疑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在小组成员中的合作过程中体会团队的力量。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解答--结论--问题--**”自主开放式教学过程。

3、展学→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经历了自主、合作之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①可由教师或课代表将本节导学案的知识点在课前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并由小组长分解到小组成员的每个人来完成展示,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展示问题的形式与方式。

②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创新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③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口头、模型、投影等,可以一人讲几个题目,也可以一人将一个题目。

④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不同的见解。⑤思维要活跃,气氛要热烈,达到“生命的狂欢”的境界。

4、导学→导学→教师精讲重难点。在展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针对共性问题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全班讨论,恰当点拨、重点讲解进行导学。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与高考相关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5、测学→分层训练、当堂检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性差异。设计检测内容,给出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课堂检测内容分为a、b、c三个层次。a级为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b级为中等题;c级为有一定难度的题,面向尖子学生。要求教师当堂或当天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将课堂检测成绩作为评定学分的依据之一。

6、固学→反思总结。学生的反思总结与教师进行的小组评价,前后一体,搞好对接,并布置课外“诚信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

而我们的反思总结会对学生的旧知识新理解,提供条件。王树生老师曾经这样说“当你下功夫花力气,准备一堂课,并获得成功后,要及时总结,把成功的体验和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修正,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6、现将实验的情况汇报如下:

1、期末成绩前测。

2、期末成绩后测。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要好于对比班,以我校“三全六学”为背景的“学与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的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能力的锻炼和养成有非常大的帮助。他能彻底改变教师传统思维的应试教学,同时改变学生的思考问题的依赖性心理,是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克服了困倦这个学习大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7、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差,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

2、班级没有完全按小组彻底执行老师和课代表的任务分工,没有完全达到人人有事做,时时有收获。

3、教师的观念和意识快速转变,仍需一段时间。

学讲计划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环节三 拓展提高 约15分钟 第四步 质疑拓展提高。一般为15分钟左右,针对小组研讨 现的共性问题 尚未解决的问题 需要拓展 的问题,通过组际竞赛 互教互议 教师指导等方式,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可轮流发言,可一个人主讲,可结对互帮,如1组6人,可1号与6号,2号与5号,3号与4号互帮学习 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 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一 互动 式教学模式。互动 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 互动 和 如何让学生探索,在课堂有机的动起来,这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关键是要打 有准备之仗 工作做在前面,从细处着手安排学生课堂要做的事,什么?怎么互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试想 如果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a 新授课 自学 合作 展示 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1 自学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 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 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