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课题。
小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性研究”基本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校本教研课题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通过认真的**,初步规划了“小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性研究”基本模式:
操作说明:1、自评自改。
此环节由学生在草稿本上自己完成,即就是自己修改习作。修改可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来进行,一般修改的内容有:
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有没有错别字;(4)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5)标点符号有没有用错;(6)句子有没有语病;(7)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突出;(8)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9)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10)是否正确使用修辞手法;(11)感情是否真挚。(修改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2、互批互改(我要当“师”)
学生互改作文前,要构建相应的学生评改小组,可以按座位划分小组或同桌结对等、4个人左右为一组,并选出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实施互改时,参照前面的作文自改内容及每次作文的重点和老师给出的评改重点及实施意见,有针对性的评改。让学生以品评欣赏为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别人作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的优点,做到读写结合,读改结合。
写评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首条评语要写出习作的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的情感,第二条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两个优点,提一个建议。
1)、激励式评语。
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在师评、互评中注意及时给于学生习作的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字数比以前多多了,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当你的作文也榜上有名时,你会觉得平时的努力是值得的!
”2)、对话式评语。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和学生成为好伙伴。师生、生生用平等的对话来阐释自己的评改建议,学生会更能领悟。如“老爷爷当时会对姐姐这么说吗?”
3)、指导式评语。“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谈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这样写才好。”如:
虽然你写了“农贸市场”里的“货物”,也写到了人物,但总感觉不具体,再写一些内容,如,把“货物”的颜色也写一些,人物的动作、神态再写得形象些呢,我相信你能行的!
4)、商量式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点评时我们提倡用商量的口吻,如“结尾处,是不是应该把你在这节课上所懂得的科学道理写出来呢!
”3、汇报展示。
抽派小组代表在全班作交流汇报,交流评改过程中值得欣赏的地方,指出习作中的不足,我最欣赏谁的作文,结合评改重点说出理由,可以是一个优美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或篇章,谁的作文有缺陷,我们给他修改了几处或提了几个建议,是怎样修改的。评改人和作者可进行交流或辩解等。学生汇报结束由教师做总结讲评。
4、 美文积累。
把学生评改后的作文返还原作者,作者仔细阅读,可以与评改者进行交流,为自己进行辩护或者对评改提出意见,最后把评改好的作文美美地朗读,再一次完整的誊写,超越自己。对于习作能力欠缺的学生也可以积累别人的美文,在积累中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和优点,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备注:1、每个学生应准备3个本子,第一个为草稿本,第二个为作文本,第三个为美文积累本。
2、每次作文,教师应抽改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一学期教师应轮流批改完全班习作至少一次。
3、教师批改完每个单元的习作,同样要写好习作讲评。
作文基本模式
作文模式 十句作文法 第1 段 引言段 s 1 引出主题,即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如宠物问题,体育问题,大学生打工问题等。s 2 确立论点,即表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比如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第2 段 正文段 s 3 承上启下,重复上一句的论点,提纲挈领本段要讨论的几个论据。s 4 第一论据 引出...
教学基本模式
关于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 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 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 为全面实施 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说课稿基本模式
1 课程标准解说。1 课标原文。2 原文解析。2 教材解说。1 教材的地位和知识的前后联系。2 教材的编排思路。3 教材的开发利用及依据。3 学情分析。1 年龄特征。2 认知特点。3 学习风格。4 学习能力水平。4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4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