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的基本模式

发布 2021-03-07 20:34:28 阅读 8333

[ 2007-6-19 8:27:00 | by: yucheng ]

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列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成功教育的“成功”是:①成功的下限是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②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③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④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没有终极意义的,是无止境的;⑤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思想的意义。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及改革教育目标的含义。

成功教育主张: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②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③在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

1.学生承认学习困难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持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2.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3.成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特点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辣。因此,教育、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5.成功教育认为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别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以此形成学生自我增值的再生能力。

6.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原有某础上的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二)成功教育改革方法的含义。

成功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加班加点”“管头管脚”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提高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成功教育也是一种方法,因为:

1.成功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喜欢活动,因此,我们才可能借助活动来帮助学生成功;儿童喜欢称赞,成功教育的第3个要素就是强调以鼓励、表扬为主的鼓励性评价,适合其心理要求。

2.反复成功可提高人的成就动机,因此需要提高儿童的内在积极性。这是被许多经典心理学实验证明的。

3.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失败,因为新的失败往往不能成为差生的成功之母,恰恰成为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

4.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教师精心备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成功,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之所以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显然不是通过失败实现的,正是通过成功实现的。

5.成功既是方法,也是目标,两者完全是一体化的。

二、成功教育改革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成功教育有3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期望要求。远景性的期望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近景性的期望,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学生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成功的机会。就是要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

3.鼓励性评价。强调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和发展自己,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

(二)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

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

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得到形成,于是产生第二阶段的循环。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份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使学生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通过尝试成功阶段的循环,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于是产生第三阶段的循环。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己主动争取成功的机会,形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自我激励的机制。通过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阶段的循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整个循环的核心是以主体在活动中的成功为中介去作用于主体的自我概念、自信力等,从而实现主体对教育、教学的主动内化,使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他律走向自律,学生获得成功,教育也获得成功,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整个教育形成了师生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必须指出的是,实施成功教育,也会有失败。我们反对的是制造失败,尤其反对让学生反复失败。因为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新的失败不但不能成为成功之母,反而成了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尤为重要的是反复失败,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自我概念消极。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早期自我概念消极将会导致学生终身很难以改变,这样的人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将会一事无成。

三、成功教育的基本做法。

成功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办法只有一条,即换思想,而不是换人。

我们觉得,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有潜能的,只有转变观念,改革方法,才能取得学生的成功,教师的成功,教育的成功。成功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思想是教育目标的转变,学校办学目标的转变。义务教育再也不能只培养少数学生仅在分数方面的成功,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群体的基本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成功者。

我们首先抓了3个转变:变埋怨、责怪学生为相信每一个学生;变教师对学生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学生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变片面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争取多方面成功的素质教育。

(一)不断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转变观念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领导带头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办学目标,勇于承担责任,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教师大胆改革。

2.学习理论。发掘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因素,推动其逐步理论化、系统化、自觉化。

3.虚实结合。把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方法的改革结合在一起。

4.注意把成功教育的思想转化为常规。通过常规管理再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

5.鼓励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创新,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不断深化。

(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强化和适当增加与提高学生素质有关的内容。

我们从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走向社会成功为目标,确立了素质的4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基础的文化知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良好的适应心理素质。强调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方面长足的发展,各学科还增加了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

(三)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核心,深化德育改革。

我们在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实际,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德育改革思路:以班级集体建设为载体,以班级“成功教育”工作6条为抓手,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为特色,实施“成功教育”中的德育改革。

我们根据“成功教育”基本思想。整理出班级“成功教育”工作6条:(1)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进行针对性教育;(2)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改善学生心态,促进成功心理的形成;(3)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4)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和要求,实施目标引导;(5)实施鼓励性评价。

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机会:(6)重视班集体常规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

贯彻这一思路,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1.成功心理的培养。

我们主要加强了作智力因素培养。其基本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认识自我和调节自我的方法,把消极的失败心态转化为稳定的成功心理。

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障碍,制定了各年级的教育重点,预备班年级重点培养积极的情感,初一年级注重培养自信心,初0二年级注重培养意志力,初三年级注重培养成就动机。

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一门讲座,三个结合:一门讲座是:心理常识讲座,每学期10次左右。

讲座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小结---课后测试、行为作业---配套活动。

三个结合是:

(1)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包括团、队活动)。活动是形成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理的基石,我们注意与年级教育重点配套,与学生实际结合,着手点小,着眼点大。活动中做到对个体和群体的教育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2)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我们注意在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的各种进步都注意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各种反复也都从非智力因素角度予以分析和诱导,促使学生自我认识,把偶然出现的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方面的表现逐步转化为稳定的成功心理,从而促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相互作用,协调发展。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有84%的学生参加学校的26个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并引导到学习之中去。

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 移情 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了情境教育基本模式。一 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情境教育注重儿童成长的环境优化,同时强调,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拓展教...

管理的基本模式

管理的三个基本模式。围绕企业的发展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三个基本模式。第一个基本模式是指令式管理,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典型。第二个基本模式是目标管理,以德鲁克的思想为典型。第三个基本模式被认为是21世纪的管理模式,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了价值观的管理。这三个基本管理模式,也是社会学进步,对人性的认识不断...

CE的基本模式

目前欧盟认可的申请ce标志的模式有如下八种 一 工厂自我控制和认证。模式a 内部生用于简单的 大批量的 无危害产品 工厂进产控制 行自我合格评审和声明 技术文件保存十年。二 由测试机构进行评审。模式b ec型式工厂送样品和技术文件到测试机构供评审,测试机评审 构出具证书。注 仅有b不足于构成ce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