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教学模式。
案例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
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刘宏丽。
一、教材分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定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本节课是第2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问题,要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最终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为后面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虽然平时对人机关系缺乏注意,但有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引导其通过体验、感受进而总结,将学生的经验转变为课程资源。同时教师所用的实例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注意引起大家的兴趣,尽量选择那些他们身边的、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实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处理好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尺寸、心理与生理需求及信息交互几方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身边的人机关系实例,树立起正确的产品设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技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熟悉在设计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使其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难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2.解决方法。
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来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从直观的体验中逐渐提升对合理人机关系的认识,再通过实践活动突破难点。
五、辅助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
多**教室、投影设备各组学生的电子作品、教学课件(**、**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1.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
人机关系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技术设计的入门,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哪些目标,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我认为学习设计应先从观察入手,寻找身边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发现不合理的设计。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在设计存在哪些人机关系,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
例如通过麦当劳产品设计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哪些设计是面向普通人群的,哪些设计是为特殊人群考虑的;利用西装与运动服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动静态尺寸对人机关系目标的影响;“他她饮料”案例材料能很好的说明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有好的收益。手机、电梯、计算机等产品设计更多的体现了信息交互功能,实现了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来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从直观的体验中逐渐提升对合理人机关系的认识,完成理性的升华。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作用。
本课的设计从三个层次体现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展了单纯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的局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因特网广泛获取信息并加工制作电子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实践活动围绕教学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最后环节的小组活动是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尺寸”“心理与生理需求”“信息的交互”四个方面来完成某个主题的设计任务。完成体验——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已经总结出设计合理人机关系应注意的内容,这是在观察中发现的,那么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从总结到应用的过程,在设计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个方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带着“枷锁”跳舞保证课堂活动效果。
所谓带着“枷锁”跳舞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才能,在一种公平、有序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学习。通用技术课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多,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布置小组活动内容时,我强调了组内的分工及成员的职责,特别是讨论的时间及展示的时间,在活动进行中使用计时工具进行有效监督。我认为对时间的规定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又可以提高学生有效地利用时间意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八、教学点评。
1.处理好课程内容与教材的关系,基于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课所突出的重点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而是应用了许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例如:麦当劳餐厅、他她饮料、乘客电梯等,这些实例既体现本节课程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展现给学生。
2.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将体现人机关系目标的案例制作成电子作品,课上展示。用这种方式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有利于知识建构。
在小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围绕“以人文本”核心理念的设计想法,通过课堂交互活动使学生的想法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师生互动、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亲身体验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河东教育中心曹彦红)
备注:本节课获2023年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全国**说课一等奖;获2023年天津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一等奖。
九、附件:实践活动记录表。
范例教学模式。
案例2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
北师大天津附中张莉。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本节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指出:技术是满足人的需求的。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众多设计理念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2.教材地位。
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最终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教材中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人机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是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的延伸,又是学习“设计的构思”、“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内容的基础。
3.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2课时完成,包括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三部分内容,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本节课是第2课时。“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既是理念学习,又是方法学习。
它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而对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分析,最终还是落实到了人,落实到了技术为人服务这一最终目的。因此教材中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设计分析的方法,也体现了教材人文引领的独特特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机关系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了解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技术理念。再有高一学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只是在具体的设计中如何去实现“为人服务”的技术思想和理念方面还有差距。
教学中通过对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的逐步分析,使学生知道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及其社会价值。
2) 学习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日常生活事件思考中进一步激活思维,在对产品设计讨论中学习和运用人机关系的分析方法。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
系统教学模式。案例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2课时 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刘宏丽。一 教材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 技术与设计1 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定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本节课是第2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
教学案例模式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都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 主题。案例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案例必须要有主题。写案例首...
几种课型的导学案模式
一 复习课学案模式。1 考纲要求 列出所复习知识的 考纲 或 考试说明 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2 重点难点 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3 自主梳理 预习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