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回答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基本普及,但课堂的基本操作思路仍是围绕“教师提出问题 → 学生思考问题 →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评判”的问题解决程序进行。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但这里轻视了很重要的两点:
一是教师不应只是问题的提出者,而应是提出问题的示范者,学生才是问题的真正提出者;其二,课堂结束不是问题终结。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了,是教育的失败,是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背道而驰的。哈佛有句名言: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我们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适合自己的问题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精讲点拨,深化问题;课后延伸,升华问题。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 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内化,整理和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中第一次提问题的机会)。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导学提纲导引下主动的进行**求知,他们一方面可以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摘录到相应的课堂笔记上,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便已经初步激活背景图式,利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笔记本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所提的问题,据此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做到教师的教超越学生的学,同时又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那只红苹果”。
如此,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得到激发。
二、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解决自学中的疑问,相互启发,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这是学生课堂中第二次提问题的机会)。学生在此环节中生成的问题及讨论才是课堂的精彩,才是课堂的核心。本环节中各组学生根据讨论情况由各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可采取不同形式来进行,或板书讲解,或口头表述,或现场演示。
本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的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
这是“做”的过程的继续和延伸。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当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的急于下结论,草率的评判学生讲得对与错,是与非。但不要忘了,关键时候还是要拉一拉,扶一扶,“该出手就就出手”。
让课堂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阵地,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 精讲点拨,深化问题。
此环节是基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是因着学的法子而来的。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环节所设置的“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因为它的主体与形式均发生着变化。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而是在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具体说来,“讲”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学生“讲”。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背景下,“生---生互动”,可以是同桌间交流,可以是四人合作小组内交流,乃至组际间的交流与**,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激励、评价、促进”。
学生们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产生了方法,而且懂得尊重与欣赏他人,懂得独立思考与合作**,而且能体会到经验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这一切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
其。二、教师“讲”。我们首先让学生“讲”,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对于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疑难杂体”,教师给予“精讲释疑”,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课后延伸,升华问题。
课堂结束,只是师生集体学习时间的结束,而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束。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课堂,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回味课堂,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向课后本身就是课堂的价值所在,是课堂的最高境界。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外对问题进行探索。
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 教学模式初探。问题导学是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通过提出一个将教学目的包含在其中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该问题,从而使教学任务得以有效地完成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导学来进行教学使问题解决,且教学模式比较简单 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本研究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教...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 问题导学 教学模式。作者 芮艳。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5年第10期。所谓 问题导学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有意义 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 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理解与明晰疑难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问题导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 问题导学 教学模式。作者 芮艳。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5年第10期。所谓 问题导学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有意义 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 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理解与明晰疑难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问题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