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成功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发布 2021-03-06 13:26:28 阅读 8279

——参加南京师大“国培骨干班”感悟报告。

教育要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要改革,这也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也是良言。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不改是不行的,按一条老办法是走不到底的。但是,如何改?

怎样改才能创建高效课堂?这又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大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走向成功的方法和道路不会只有一条。因此,我就本次参加“国培”,听到、看到的成功模式,结合本人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给全体教职工简单介绍几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焦点。

1.课堂教学要高效,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个人特有的潜能的极度发挥,个人价值的完满实现,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班级学习氛围会特别浓厚。

案例:小张同学由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小张每天非常努力的学习,甚至课间还在看书学习,生怕自己不如别人,总是担心自己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感到满意。

由他带动,这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超越其他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使用。

给学生积极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给学生成功机会(习得性无助下)

提供多个成功机会。

设法确保学生成功。

鼓励遭受挫折的学生。

给学生及时、明确的奖惩。

及时反馈、明确反馈。

恰当运用学习强化手段。

2.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带着“激情”上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有两个世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和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

后一个世界对儿童是更有益、更重要的,它是前一个世界的思想源泉,是知识的活力的**――它就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做教师就要了解“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要融合在学生“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要想法点燃学生“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使他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融为一体,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激情。教师有激情,学生才能有“感情”,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全身心投入。

是想,一名老师在课堂上,连自己都不投入,能教学生投入吗?一堂课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能感动学生吗?对于文本连自己都一知半解,能教学生全部掌握吗?

这也就是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有趣现象,一名刚参加工作,毫无工作经验,也不懂教法的年轻教师凭借满腔激情可以教出成绩;而当他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熟的工作技巧之后,由于职业倦怠等多种原因,却变得平庸起来,最终一事无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保证有激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课堂,要用自己的激情保持课堂生命之树长青!

3.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运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不一样,它是“文选”,不是专门为教材所写的,而是借来用的。因此,老师要“看透教材、吃透教材、利用教材”。

教师要学会借鸡下蛋。

让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做教材的主人。

不要做教材的奴隶。

语文教师是最应该追求“诗意生活”的族群。教语文也就是教生活。我们的课堂不能脱离生活,我们的语文学习更不能脱离生活;让学生记住“生活处处有语文”,小道理大人生、小课堂大世界。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教材与课堂的关系。要着手课堂和教材,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与生活的积累,在情感上要放眼于世界。

二、“炼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要上一堂好课,在课前必须十分认真、反复锤炼、思考备课即——“炼课”,所以做优秀教师第一基本任务是炼课。南京市语文教育研究员顾敏说;“教学设计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批改作业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一位学生的一分钟;备课是投资,改作业让人精力透支;好老师是课前下功夫,差老师是课后花功夫。”要做到炼课,一般可以分三步走:

1.炼课,第一要求是精细的研读课文,充分的利用课文。

对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过程就是课文研读。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语文味道,将教材读出味道来。深入细致的研读,是教学设计的开端。

我们要读到课文的深处、难处、美处,有特别感受,利用它,不仅仅教懂课文,又渗透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还要进行精神熏陶感染,要把语文教材读透、读博。

以下项目可供教材研读参考:a、课文的层次划分。b.

重新拟制课文标题。c.概说课文内容。

d.梳理、归纳情节脉络。e.

概括文章主旨。f.用成语评价人物形象。

g.对能表现课文全息的关键词进行提炼。h.

用朗读来表达作品的意味。i.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j.体会课文的表现手法。k.

语言赏析,特别是关键性词语。l、对课文更深寓意的品味。

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是求知、求智、求趣、求美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课,是进行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研读教材,教师首先要从中发现趣味。

所以说没有精细的教材研读,没有对课文深刻的感受和欣赏,好课是出不来的;只有精细研读才能成就有效、高效的课堂;只有精细研读,才能创设生动的、个性鲜明的教学设计。

2.炼课,第二要求是设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即准确设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是影响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面,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是改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一个起点。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王荣生教授以为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有两个:“一是文本体式,一是学生需要”。

他以为,对一个具体作品具体文章的理解,要依据它的文本体式,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如符合诗歌的阅读方式,符合戏剧的阅读方式来阅读。教学内容确定,从学生角度讲可归结为三句话:

“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例如《邓稼先》一课,可以如此设计:

导入,介绍作者,字词教学。

整体感知,走进邓稼先。

齐读《男儿歌》,找出诗眼“奇丈夫”,邓稼先奇在**?(小结:奇在不凡经历,奇在精神品格,奇在不凡贡献)

问题**:a.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写我国近代一百多年历史?

b.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c.邓稼先在遇到危险时,表现什么精神品质?

d.邓稼先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海林教授强调说语文教学有两个转向:“关注教学内容,就是关注学生学什么?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学生做了什么?

);不要从教法入手而忽略教学内容;不要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少顾及学生的学。

3.炼课,第三要求是精心设计教学。

其重点要把握三点:

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为目的。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以语言为核心。要把学生带到课文深处去,带到语言深处去。只有这样才是教语文。例如:宁鸿彬老师教《皇帝的新装》

a、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皇帝)

b、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内容?

这个活动设计很巧妙。

学生:“蠢”、“骗”、“伪”、“傻”、“装”、“新:……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用排除法、比较法理解课文。

怎么引导开展活动?这就是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是充分地展开。而不是老师告诉,告诉是没用的。

所以,余映潮老师说,设计语言教学重点是品读。也就是深读、精读,就是从不同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它要求解决课文中“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对于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李海林教授有精辟论述:“以文本为出发点,以文本为基础,用文本教,在活动中,体验语文,生成能力,提高素养”。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性,为了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传授哪些语文知识?给学生有哪些语文方面的积累。而不是盲目、随意、或浅薄的“互动”。

判断活动有无价值,看活动之后,给学生的是不是语文的东西,是不是语文的知识,语文的素养,和语文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以“趣味”、“新奇”、“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来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当前课改的目标,也是课改的重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有时候,给学生多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表现表现,然而常常是学生不领教师的情,课堂**现沉闷的气氛,这不知是由于学生已养成了依赖于听老师讲解的习惯,还是由于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着问题,总之,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使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为此,我曾翻阅过新《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有一段文字描述,它是这样写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反思我的教学实践,也许真是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显然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那何不在学生阅读的方式上作一些改变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思考,但没有结果。

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困惑。在这次培训中,我观摩了南京市名师讲授的《春》一课,并听了专家解读。有几点感悟如下:

a.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不一样。以前,我总觉得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也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把阅读的方法细细地传授给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反复地进行分析、讲解,生怕学生不能领会理解,而结果却不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观摩课,我认识到以往的教学方法之不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分析课文,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这样会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发言热烈,思维活跃,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b.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阅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每一个学生都积累有一定的阅读基础,都有一定的阅读潜力,如果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那么,这种阅读的能力就会,慢慢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的教学职责就在于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从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而不能仅仅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改变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课程教育研究年 月中旬刊教学信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也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的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此,在高中阶段我们应把握教功倍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根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 积极构建学方法创新原则 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的实用性 使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改革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我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纪实。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追求常态课的优质高效,我校在全县教育工作会后,积极着手 高效课堂 的创建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杨贵彬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创建高效课堂模式的讨论

作者 胡瑞华。读与写 中旬刊 2016年第04期。摘要 小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他们将会在这个阶段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语文来说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 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创建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