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布 2021-03-05 16:12:28 阅读 2513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也头疼,素不知这两种“疼”不是一回事。教师头疼的是不会教作文,学生头疼的是不会写作文,细分析,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

“作文教学是干什么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道理本来很简单:

因为他有用。不是吗?狩猎,教给弯弓射箭;耕种,教给握锄掌犁。

教育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不然还要教育干什么!”但是,就作文教学来说,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它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大家都在为之付出努力,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一部分学生出现“人在心不在,表情开始呆滞,感官开始倦怠,思维开始游离,情绪开始萎靡”的现象,而教师常常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笔者近日听了几节中高年级语文课,发现教师教教材的多,而且层次拔得也高,动不动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段意,总结人物特点。尤其是针对写人物的文章,教师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复制、粘贴基础上,根本对教材没有一点挖掘,即便是对人物形象有分析,也是分析得不到位,如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发方面,教师一味地强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却不知道这些方法具体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中有这方面的指导: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外貌描写勾勒形象,动作描写反映思想,心理描写刻画真实内心,语言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神态描写出神入化,正面描写是主旋律,侧面描写烘托主人公形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

作为教师,不光要教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从教材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内化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叶老说“教材是例子”,那就要发挥“例子”的作用,不能放着“例子”不用,而对学生生搬硬套,这样,只会桎梏学生的思维,约束学生的灵性,致使现在的作文走入了死胡同。而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要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固步自封”式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只会被禁锢,灵性只会被泯灭。

因此,教师首当其冲地要革新观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的策略,尽可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争取在“例子”中,将写作的方法交给学生。作为教师观念转变很关键,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平时我们只注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而在作文教学依然采取马不停蹄式的讲解或者只是对学生作文浅尝辄止的讲解,或者是对写作方法的泛泛而谈,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

比如,学了一组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要及时总结写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学了这组课文,谁给你留下的感受最深?为什么?

他的这些特点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等,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概括。实际上学生在总结、概括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潜移默化地接受写法和反思自己作文的时候,有了这样良性的认识,教师因“材”利导,何愁作文教不好?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思维、语言的训练,又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并行不悖,可取得“一箭双雕”之功效。

其次,要抓好作文教学和讲评环节,发挥学生互改的作用。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知识面不广,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更是“孤陋寡闻”。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育的需求了(不是所有的)。

过去,我们教学作文时,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写,至于写什么、如何写、怎么写,教师从不不闻不问,学生写成以后,批语就是很笼统的几个字:内容具体,结构清楚,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乍一看,教师的批语还像回事,细一想不对:

内容在什么地方具体了;哪一段的结构清楚了,还是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楚了写者不明白,甚至,多数学生还不明白结构是什么东西;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怎样表达才算明确;语言是局部流畅,还是整篇流畅,含糊其辞,不利推敲、甄别。之所以出现以上质疑,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当回事,学生写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这样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两种人,一个心态,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困惑:是学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是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负担。

对于这个问题不言而明。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在讲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写法的指导,或者利用课堂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课堂作文教学要讲求实效,每次讲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强。

比如,针对学生素材选不好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针对学生语言组织不好,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提炼素材,进行语言加工,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针对学生不会确定中心的实际,要多发挥“例子”的作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此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当然,作文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决不能不能放任自流,只是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进行泛泛朗读,对里面出现的错词病句做一个简要讲解,根本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了。讲评时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从哪儿开始讲,在那儿结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流程。

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解:一是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二是作文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三是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的地方。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再通过教师重点指导写,学生作文后自改,使作文教学出现一个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文的生动局面。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好生还是差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总是自以为把最好的写进去了,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修改不了。但对于别人的问题就比较敏感了,不仅好生会发现,差生也会发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要从易到难,从教师挑选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典型的文章,然后,按四人小组,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并写上修改意见,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当然老师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批改的动向,并强调批改要求,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扔了包谷,丢了西瓜。

作文教学中要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不假。当面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时,我们也许面带笑容,为学生沾沾自喜,甚至为学生骄傲;当面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时,愁云便写在了我们的脸上,学生不敢正眼看你,见了你躲着走,试想这样的师生关系,他们还想在你的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所以,不管是面对优等生,还是面对学困生,教师的天平要平衡,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关注,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这个群体的形象,教师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将他们同优等生割裂开来,作文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

拓宽写作渠道,加强写作训练。笔者认为写日记能提高写作能力。当初,笔者在初中部教学的时候,很是注意日记的写作。

每天要么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个拓展性题以日记的形式去写,要么根据课堂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布置一个拟定题目让学生去写,要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总的说,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提高。首先,从写日记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其次,日记当中所用到的写法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再次,强化了语言训练,不至于在作文**现前拉后撤、东拼西凑的现象,为教师批阅作文省去了多少麻烦!

第四,写日记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选材、立意、体裁等的限制,写法灵活,形式多样,老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还会有不会写作文的?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要善于修改作文,教师要严抓打底稿这个环节。由于学生学业重,时间少,所以,写作文时缺少思考提笔一挥而就,这样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重视这个环节了,学生不会敷衍了事,当任务一样对待作文。学生的底稿要求学生自己改、同桌改,每次改之前教师都要提出相关要求,改过三五遍,教师再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在集中批阅时用时相对就少,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少,在长久的修改训练中,他们潜意识地学会了哪些词在哪些地方不能用,哪些写法适宜这种题材……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严谨笃学,不断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探索作文的教学策略,创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的教学,长期以来,为师生所苦恼。相信许多同行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 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 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几年的教学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徐闻县西连中心小学刘文娟。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作文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以及他们以后流畅语言的发展,乃至情感的陶冶 世界观的形成,所以说作文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谈进几年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一 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大多数学生作文的通病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学生写作文往往感到无内容可写,不知写什么好,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难事,一听到写作文,就紧皱眉头,如临大敌,由此就出现抄袭作文选应付老师。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讨厌作文,对作文没有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呢?本人就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