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我们成长。
枣碧乡中心学校杨小蓉。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课改的花园也是百花齐放,蜂围蝶阵。伴随而生的是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引发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课堂要不要教学模式?这个问题一经抛出,便成为了一个矛盾点。不要教学模式,可能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做。
要教学模式,课堂有可能被束缚。究竟如何呢?
让我重循前路找寻答案。
记得几年前,首次郑重地接触到“课改”这个词的场景。那天在会议室校长打开了杜郎口的课堂实录,学生学习的是《望岳》一诗。看完后,会议室一片哗然。
我既感刺激又感紧张。课堂怎敢如此开放?怎能如此灵动?
看完之后,校长对我们说:“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要务就是—课堂改革,而且势在必行。”学校立马制定了工作计划—改革分三步走:
尝试—汇报—示范。从哪儿走?怎样走?
一头雾水。要求中青年教师率先示范。于是就学着**中的样子走了。
我的第一堂尝试课下来,校长给出评价:“有点影子,犹如抱弹琵琶半遮面。还要有更大的突破!
”实破?从**突破?没有人给出答案,也不知道怎样前行。
于是,又带我们去观摩了东风中学的课堂教学,去南充倾听了全国名师高效课堂展示课,深入了杜郎口的课堂,还去了周边名校考察。深入了解后,发现各个在改革中取得成果的学校均有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10+35”、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等。于是我们学校也有了因校制宜的“3—6—1”主题变奏模式。
这个模式既有时间的分配又包含了课堂结构的划分,既规定了教师的活动范围又要求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并结合评课表带进了每一位老师的课堂,连一节课上教师讲话的时间、学生发言的次数和人数,学生课堂上的动作都有要求。我们就这样按着框条去摸索行进了。
因为有了模式的导向、严格的要求和共同的努力,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很显著。在片区、市上、南充地区的课改竞赛中荣誉纷至沓来。
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改革要有模式。这和婴儿初学步的道理如出一辄,刚开始走路时,要么傍着墙走,要么扶着桌凳走,要么由大人牵着手走。这里面的不同抓手就是课改中的不同模式。
不同的抓手让婴儿学会了独立行走,不同的模式让老师有了生动的课堂。而学会走路后的姿势,走出来的道路却又不尽相同,这也恰似我们课改中的进展一样—超越模式。当教师对特定模式有了深入研究和运用后,应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处理和调整,形成新的模式,进而异彩纷呈。
但这模式又必须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
时至今日,我们没有谁再是循着模式在上课了,不少老师都有了自己的新模式,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个指引我们行为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纵观所有的改革课堂,均有不同的模式,但细细研究下来,一条主线贯通所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模式就是教学理念,模式只是对理念的不同诠释和表现。
所以,教育理念滋生了模式,模式引领我们前进,我们在前进中改变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
第一,切实转变观念。从 知识为本 的教学观向 学生为本 的育人观转变。而以 学生为本 就要求教师们要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 合作 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调动 指导服务。第二,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一是课前与本组的同事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 选择教材 指导教师行动的 范例或方案 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 教学环境 教学目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课堂内外 窦可顺。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经实施多年,相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来说,新课程在同标 教学艺术激发。教学艺术足指为了全而育人而追求最。神得到激发。变 直接示式 为 间接显示式 培。性质 价值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优化的教学效果。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心卵养学生的 精神相关领域体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